雖然現在很多父母都知道,從安全性來說,揍寶寶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風險;從兒童心理發育來說,“揍”這種行為更可能會影響寶寶的身心健康。然而當孩子真的“熊”過了頭,甚至以身涉險還屢教不改時,揍or不揍?這真是個大難題。
首先,我們要堅持:不主張用暴力對待孩子!不主張用暴力對待孩子!不主張用暴力對待孩子!重要的話要說三遍。然后,我們再來理性探討一下,“熊孩子”到底能不能揍,如果實在忍不住了又要怎么揍,以及除了揍有沒有其他方法來解決問題。
真要揍?“打屁股”其實不安全
首先,爸爸媽媽們一定要知道,無論何時,虐待、傷害、遺棄未成年人甚至殘害嬰兒,都是違法行為。
在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們難免遇見一些左右為難的時候。比如寶寶就是不聽話,甚至非要以身犯險,不讓玩火卻玩火,不讓碰電非要摸電門……當苦口婆心說道理、緊密盯梢全方位都無法解決問題時,爸爸媽媽實在上火,難免忍不住給寶寶來個一下兩下。
爸爸媽媽如果一個沒控制住要動手,最容易選擇的還是寶寶的小屁股。因為屁股上脂肪相對較厚,通俗來說叫做“肉多”,屁股神經分布也比較少,所以爸爸媽媽覺得這樣應該安全些。
但事實上,這其實也不怎么安全。
南醫大二附院兒科醫院的兒科專家龔晶說,雖然屁股上脂肪相對較厚,但如果肌肉和軟組織受損,同樣有可能會皮下出血,嚴重的時候還可能引起急性腎功能損傷。另外,由于小屁股對痛覺相對不那么敏感,有時候反而會導致誤判“打重了”,更進一步加大風險。
看來看去,寶寶身上唯一勉強可“下手”的地方,就只有手心了。因為手心神經末梢豐富,對疼痛很敏感,輕輕一拍就夠疼了,所以“小懲”即可,不至于帶來嚴重傷害。當然,兒科醫生們還是不建議家長(微博)隨便上手的,畢竟“揍”從來都不是一個好方法。
不妨做到“小錯適度容忍”
如果說,爸爸媽媽關注的是不同揍法的安全系數,專業醫生們當然更注重的,還是這種懲罰方式對寶寶來說,到底是不是真的必要和有效。
南京腦科醫院兒童心理衛生研究中心的專家虞琳告訴記者,確實有些父母反映,自己也知道揍并不好,但有時候實在是所有方法都試了,寶寶還是不聽話不說,更要做一些可能直接危及生命的行為。這種時候只能動手,因為打一下總比真的鬧出人命來要好。
虞琳說,這種情況一般集中在5歲以內的孩子身上,因為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通過探索周圍的環境來接受信息、吸收知識,所以特別容易犯錯,甚至可能涉險。
對此,虞琳建議爸爸媽媽們堅持“三原則”:對小錯適度容忍; 對危險直接抱開;用“忽視”取代“動手”。
所謂“小錯適度容忍”,就是當寶寶所犯的錯誤只是一些無傷大雅的過錯時,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大驚小怪,只要很“淡定”地正面引導就好。比如寶寶玩水玩得遍地都是,媽媽就可以拿出抹布,和寶寶一起玩“擦地板”游戲,讓孩子學習如何收拾;然后再帶著寶寶一起玩,正確示范如何不把水弄出來。這樣,就可能把錯誤變成好事。
至于真正的危險,比如玩火、摸電門這樣的行為,爸爸媽媽不要絮絮叨叨,這樣會讓寶寶不當回事;更不要大發雷霆,因為這反而會讓寶寶覺得爸爸媽媽的反應很有趣,所以變本加厲。最好的方法是將寶寶抱走,帶離危險環境,然后直視寶寶、態度嚴肅地說“不可以”,這會比大聲怒斥更有效。
“打完就哄”真的不如不打
虞琳說,現在有些媽媽走入另外一個極端,對寶寶只獎不罰,這固然用心良苦,但也未必就好。對寶寶來說,適當的懲罰是需要的,但重點是選擇懲罰的方式。比如“揍”就是一個比較簡單粗暴的方式,而對于寶寶來說,爸爸媽媽只要冷淡一點、忽視他一會兒,他就已經受到懲罰了。“爸爸媽媽只要讓寶寶坐在椅子上,不許隨意離開、行動,然后其間家中所有人都不與他交談、玩耍,讓寶寶感受到自己因為犯錯所以沒人理睬。這樣只要幾分鐘,就足夠讓寶寶感受到壓力了。”當然,更重要的是,在懲罰結束后,一定還要告訴寶寶自己為什么會受到懲罰,讓他理解錯誤在哪里,而不是為罰而罰。
如果爸爸媽媽真的一個沒控制住,“胖揍”了寶寶一頓,那么也要注意,千萬不要假模假式打兩下,更不要揍娃后立刻就哄,否則還真不如不揍。
虞琳說,有的媽媽會在寶寶手心輕輕打兩下,做做樣子,但這樣會讓寶寶視之為游戲,毫無意義。還有的爸爸媽媽一揍完,就會哄寶寶,又說笑話又買禮物,這樣真的是“揍了也白揍”,白讓寶寶吃頓苦頭,卻完全沒有起到教育效果。
“如果你不得已選擇了胖揍一頓,那么結束后一定要嚴肅地向孩子說明,到底是什么錯誤行為導致的懲罰,并且讓孩子復述牢記,這樣才能真的杜絕這種行為,這種揍才是有意義的。”虞琳說,此外,爸爸媽媽、尤其是媽媽,還可以同時拍打自己,和寶寶同時受罰、一起承擔痛苦,這樣寶寶就會認識到行為的嚴重性,但也不會感覺受到了爸爸媽媽的壓迫?!跬ㄓ崋T 徐曉蓉 何松明 金陵晚報記者 朱菁菁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