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社會對教師的評價曾經存在偏頗,一位全國優秀班主任在巡講中最“催人淚下”的事跡是她為了轉變“問題學生”殫精竭慮,忽略了自己孩子,導致孩子患了嚴重的抑郁癥而自殺,這位老師化悲痛為力量,繼續投身到教育教學工作之中……可是,一個不懂得愛自己孩子的教師,如何有力量地幫助別人家的孩子呢?這種輿論導向仿佛說明,帶領好自己的孩子不會獲得榮譽,而帶領好別人的孩子則是師德高尚的楷模。
另外,教師對自己孩子存在成長焦慮。教師面對孩子的同齡人,不免陷入各種比較之中,孩子和優秀生存在太大的距離;孩子和問題學生卻有著驚人的相似……他們放大孩子的問題,卻不能及時給予切實可行的引導,父母內心焦慮轉化成孩子內心的自卑和焦慮,強化了孩子的逆反。那么,教師子弟在家長任職的學校從心理層面和其他學生存在哪些不同呢?
從微觀上,教師子弟的心理環境 “與眾不同”:首先,孩子對校園本身太過熟悉,無法區分父母和教師的角色差異,對教師角色缺乏起碼的敬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