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交換角色
卡內基·梅倫大學的商學教授羅伯特·凱利,在加利福尼亞州某電腦公司遇到一位程序設計員和他上司就某一個軟件的價值問題發生爭執時,建設他們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來爭辯,結果五分鐘后,雙方便認清了彼此的表現多么可笑,大家都笑了起來,很快找出了解決辦法。在人與人之間的意見溝通過程中,心理因素起著重要的作用,人們都希望只有自己是對的,對方必須接受自己的意見才行。然而,由于人們在組織內和生活中所處的角色不同,在處理問題時,往往由于考慮的角度和立場不同而意見各一。如果雙方都堅持已見而不能理智地考慮對方意見時,很容易引起沖突。如果雙方在意見交流時,能夠交換角色而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就會在比較中了解彼此的動機和目的,就會意識到自己的意見是否正確,是否應該被對方接受,就能避免雙方大動肝火。
5、理性升化
電視劇《繼母》中,當年輕的繼母看到孩子有意與她為難而惡作劇時,一時氣憤難忍,摔碎了玻璃杯。但她馬上意識到了進一步沖突的惡果,想到了當媽媽的責任和應有的理智,便頓然消除了怒氣,掃掉玻璃渣片并主動向孩子道歉,和解了關系。當沖突發生時,在內心估計一個后果,想一下自己的責任,將自己升華到是一個有理智、有豁達氣度的人,就一定能控制住自己的心境,緩解緊張的氣氛。“忍得一時氣,免得百日憂”,合理的讓步不僅對事情有大有益處,也會贏得別人的愛戴,退后一步,天地自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