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燕京大學,有一個不得不說的人物——司徒雷登。司徒雷登是生于中國杭州的美國傳教士后裔。他曾經是美國基督教長老會傳教士,做過美國駐華大使,而他最引以為豪的一個身份是燕京大學校長。圖為1922年,燕京大學女生在女子學院大門前合影留念。
建校伊始,燕京大學的處境非常窘迫。據冰心的老師包貴思夫人回憶:“那時的燕大是一無可取。我們很局促地住在城內,沒有教員,也沒有設備,學生不到百人,教員中只有兩位中國人。許多西方教員都不合于大學教授的條件。”圖為1941年,燕京大學女生在向外教報體育測試成績。
司徒雷登費盡周折,在美國好友亨利·盧斯的幫助下,為學?;I集資金。他騎著毛驢、自行車轉遍了北京四郊,為燕大尋找新的校址。最后經朋友建議,決定買下陜西督軍陳樹藩在北京西郊的二百多畝的宅子——勺園。圖為1931年,燕京大學女生在波逸德(Boyd)體育館里上體育課
雖然是一所教會大學,但燕京大學的氣氛十分自由。司徒雷登為使燕大更加世俗化、中國化,對中國教員和外籍教師一視同仁。他甚至自籌經費,聘請了諸多知名學者來任教,如留洋歸來的劉廷芳、洪業、胡適、聞一多、吳宓、冰心、馮友蘭、蕭公權等,還有國內久負盛名的陳垣、周作人、鄭振鐸、錢穆、錢玄同、俞平伯、朱自清、顧頡剛等人。圖為1929年,北平市長何其鞏與燕京大學校長司徒雷登等人合影
校址定下來后,司徒雷登邀請畢業于耶魯大學建筑系的亨利·墨菲主持設計了校園,建造了極富中國特色的燕園。1926年夏,燕京大學各院系正式遷入新校園。司徒雷登曾自豪地宣稱:“凡是來訪者無不稱贊燕大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校園。”圖為1938年,燕京大學學生在操場進行“奪旗”游戲。“奪旗”是一項歐美傳統游戲,率先爬上旗桿搶到旗子者為勝
到1935年,全校880名學生中有46名黨員。這些進步學生積極參與愛國活動,為抗日戰爭和新中國的誕生做出了貢獻。圖為1938年5月,燕京大學女子學院學生在進行舞蹈表演
燕大的進步學生經常到北京大學參加活動,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幾年后,燕京大學就開始出現了共產黨員。燕大文科生戎之桐于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燕大的第一個中共黨員。圖為1941年,燕京大學女生走出宿舍樓。
1952年,中國實行大學院系調整,教會大學被全部取消。燕京大學文、理、法各系并入北京大學,工科并入清華大學,新聞系及一些社會學科最終并入中國人民大學,改組后的北京大學遷入了燕園。圖為1940年復活節,燕京大學的同學們在郊外聚餐。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