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僧】
落發、拜師、持齋、習武、誦經……昨日上午,在泉州少林寺內,一場特殊的拜師儀式正在進行,來自貴州黔東南州九湖鎮弄團寨的6名少年,以及泉州本地7名少年,一同拜少林寺當家釋理農為師,正式開啟5年習武修禪生涯。
十三俗家弟子昨正式拜師
昨日一早,來自泉州本地的7名少年陸續到達寺里,初步熟悉環境后,幾名少年與家人告別,舉行落發儀式,換上武僧服裝,來到大雄寶殿正式拜師。
泉州少林寺方丈釋常定介紹,拜師儀式結束后,13名少年將正式成為泉州少林寺俗家弟子,同時也是“新十三棍僧”的候選人,接受少林寺武僧團的武術訓練。與此同時,少林寺還將聯系泉州師范學院教師,來寺里給13名俗家弟子上文化課。“我們有一個完整的課表,逢二、四、六上午上國學、佛學課,其他時間安排練武、誦經等。”釋常定表示,將全力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及思維方式,向他們傳授南少林的禪武精神。(記者顏雅婷 王柏峰 文/圖)
入寺習武五年,落發是第一課。
包括貴州的6名貧困少年在內,共13人正式成為泉州少林十三棍僧的候選人。
拜師后,這位泉州的小朋友不舍與家人分離,傷心流淚。
簡樸而又隆重的拜師儀式結束后,13名少年走出大殿。
【新生】
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孩子一天天長大,轉眼間就上學了。
縱然有萬千不舍,孩子大了,爸爸媽媽總要放手,讓他們去奔跑,自由自在地成長。
無論幼兒園還是小學,孩子上學第一天的家長會,老師們都要求父母放手,讓孩子盡快適應學校集體生活。
有點犯困(戴曉暉/攝)
孩子不會自己吃飯,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孩子膽小怕生……在爸爸媽媽眼中,孩子總是長不大,很嬌氣,他們擔心孩子無法適應學校生活,恨不得時刻跟在孩子身邊,照顧他們。但這種愛過度了,并不適合孩子的成長。該放手時就放手,要相信孩子,他們可以健康成長。
有一種愛,叫“默默守望”。父母放手,讓孩子在學校好好學習,并不是說完全把孩子的學習丟給老師,一切都讓老師來做。
孩子的人生道路,需要父母默默守望,無需過多言語,無需過多指責,父母要做的就是在孩子需要時,你在他身邊予以引導。
媽媽送孩子到學校后,遲遲不愿離開。 (陳明華/攝)
放心不下(戴曉暉/攝)
老生在校門口當向導,迎接新生。(陳明華/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