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16日訊 前天下午,廈大芙蓉隧道中段出現了一個簡易攤位,引來不少目光。這里沒有賣家,只有攤位背后手繪墻上的一條標語,“誠信是一種美德”。騎車路過的學生不時靠近想看看,這里到底賣什么?
簡單的一張桌子上,擺放著4個盒子,裝著面巾紙和礦泉水,盒身上貼著字條:“紙巾5角/包”、“礦泉水2元/瓶”。幾張紙上印著微信、支付寶二維碼。桌上還有個大大的收納盒,貼著“零錢箱”三個大字,里頭有四五十元。
張帥來收攤,統計一天的“誠信度”
原來是“無人售貨”攤。路過的兩個女生停下了腳步,想要拍照。“我們那比較少見這種無人售貨攤。這樣一個攤點也是一種風景,又考驗了誠信。”這兩個女生來自東北,趁著大四畢業前來廈門旅游。她們對這樣的攤點給了個大大的贊。
對于攤點的主人,連隧道口的保安也不知道。海都記者只好苦等,直到前天下午5點半左右,終于等來了一個帥小伙來收攤。他叫張帥,是廈大管理學院的研究生。張帥介紹,開攤是為了一個實驗研究,“看文明標語對誠信行為的影響”。將這個實驗選在芙蓉隧道,主要是這里游客多。“擺攤行為涉及學校管理等,不會持續很久。”
張帥說,前天,他們并沒有貼出文明標語,好與昨天對比。“就這兩天的情況來看,文明標語作用不大,也不排除實驗的時間不長的緣故。”數著錢的張帥說,這兩天都是用現金支付,昨天應收58元,實收入56.5元,少了1.5元。而前天少了1.9元。張帥對標語的規范作用,有點無奈。他說,“就從隧道口,學生會貼出的‘禁止游客亂涂亂畫’來看,就有游客在標語下邊寫了一句話,‘are you no 爽?’”(海都記者 蘭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