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長廊(資料圖)
每所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標志性景點,華僑大學建校五十多年,作為一所老校,它獨有的風景也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水景雕塑承露泉意蘊文脈相傳
走進華僑大學宏偉的拱形大門,你會聽到涓涓流淌的水聲,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水景雕塑——承露泉。
承露泉于2000年11月1日華大四十周年校慶時落成,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建筑學家彭一剛先生設計,愛國華僑吳家熊先生捐資興建。主景觀高8米,面積1980平方米。
承露泉上部是一巨大的方形“漏斗”,寓意“承露盤”,起到聚的作用,即“聚莘莘學子”。由此向下,經由一個圓形吊盤把水瀉到中層,再分別由東、西、南、北四個水口瀉到水池底層,既象征聚莘莘學子于五湖四海,育創新英才惠四面八方,傳承中華文化。
“承露泉的水從它建成那天起一直都沒斷過,意蘊中華文化承先人甘露,文脈相傳,源遠流長。”華大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向前說。
老師帶領學生們一起開挖的秋中湖
說起華僑大學最美的景點當屬秋中湖了。上個世紀80年代,由華大的老師帶領學生們一起開挖,將原有的小湖擴建成如今水域面積達6000余平方米的大湖。
秋中湖是為了紀念已故校董陳君秋中博士對學校的貢獻而命名的。湖畔種著紫荊花、蓮花、梅花三種花分別代表港澳臺。與學校面向港澳臺的辦學方針相呼應。秋中湖還有一個別名叫情人湖。“老師和同學們閑暇之時都會坐在湖畔釣魚,好不愜意。”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的黃同學感慨。
秋中湖的對面是春華園,秋中湖與春華園的名字結合起來代表“春秋、中華”,預示著學校希望華大學生能夠譜寫中華春秋、世界春秋的詩篇。
而如詩如畫的紫藤是華大校內特有的風韻,四月紫藤花開,淡淡的紫色與石板路相映成趣,紫藤廊因此而得名,吸引了不少學生和游客駐足觀賞,閑庭信步。(見習記者 徐昕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