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矛盾凸顯,
家長“入園”焦慮加劇
據測算,2018年重慶主城區在園幼兒將達到30萬人,幼兒園學位缺口高達2萬個。伴隨“二孩”生育高峰到來,學前教育資源總量不足和優質普惠資源緊缺的矛盾進一步凸顯,城市家庭的入園焦慮正在進一步加劇。
康莊美地幼兒園是兩江新區為數不多的普惠園之一,這里一個中班最多時有60多人,超員近一倍,小小的教室人滿為患。“我們開設了12個班,這已是一個標準幼兒園的極限。”該園一位老師說,幼兒園已經多次因超員被家長投訴,但要來讀的孩子太多了,大班額實屬無奈。
“政策放開后,父母也支持我們再生,但一個孩子上幼兒園就讓人筋疲力盡,都怕生二胎了。”為孩子的入園問題四處奔走的黃華說,身邊很多考慮過生二孩的朋友跟他一樣,都有這種焦慮。
“隨著城市家庭對美好生活需求不斷升級,年輕一代父母越來越看重孩子的養育。”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學前教育中心主任徐宇說,現在城市家庭對學前教育的硬件與軟件、師資與管理都有更高要求,“這也是家長們焦慮加劇的重要原因”。
重慶主城多位受訪的教育系統干部坦承,過去幾年來當地學前教育發展思路存在偏差。
一是將學前教育推向市場化,民辦幼兒園占比過高,影響了學前教育的公益普惠性。
二是政府投入太少,嚴重影響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數據顯示,2016年重慶學前教育生均財政投入僅1999元,而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為3000元,京津滬等直轄市投入分別為1.5萬元、1.4萬元和2.2萬元。
“現在看來,學前教育還是要回歸到公益屬性。”重慶市教委副主任鄧睿說,重慶計劃通過新建、改建、回購、回收等多種方式新增公辦幼兒園,預計將新增學位1.9萬個。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要積極扶持民辦學前教育、避免低質低價的辦學模式,實現在質量標準和監管要求上對公辦園、民辦園“一把尺子”。(記者張桂林 柯高陽)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