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行中“太極”造型靈感來自“功夫熊貓”
“他們不是演員出身,從沒學過表演。”“北京八分鐘”的帶隊教練熊錚告訴北青報記者。熊錚本身是速度滑冰國家級健將,他比別人更能體會這次表演給這群體育專業的學生帶來的挑戰。“運動講的是簡單時效,舞蹈講的是肢體美感”,“隔行如隔山”,但在訓練過程中,熊錚仍然會在“穩”的基礎上強調大家要注意“準”和“美”。
訓練伊始,劉昊天就對“準”和“美”把握不準。作為24名輪滑演員之一,除了在做動作時踩不到點上外,什么動作需要隨音樂變換加快、什么動作需要舒緩下來,劉昊天也分不清。“我一個體育生,哪有什么音樂細胞??!”但劉昊天并沒有知難而退,他想了一個辦法,把“北京八分鐘”的主題曲《歌唱祖國》設成單曲循環,吃飯也聽,睡覺也聽,“心里默默數著每一個節奏點”,在結束了一天的訓練之后,回到宿舍后還繼續跟著音樂原地練習動作。
作為世界矚目的兩個大熊貓扮演者,邢志偉和于廣水雖然沒有固定的動作,但他們需要表現出大熊貓憨態可掬的樣子。他們倆把動畫片《功夫熊貓》、《熊出沒》下載下來,沒事就模仿。“我在滑行過程中的一個太極起式,一個太極推手,就是根據《功夫熊貓》改編的。”邢志偉說。
演出結束后大學生們抱著國旗哭了
參加“北京八分鐘”的,不僅是24位輪滑演員,還有48位負責冰屏擺放的“隱形人”,他們也是來自北體大的學生。他們一襲黑衣,兩人一組,從把冰屏推送上臺到降屏啟動再到下臺,只用時兩分十秒。沒有人知道,每塊冰屏有兩米多高、三米多寬、800多斤重。“我們是在黑暗中努力奔跑的那群人。”競技體育學院大三生劉敬宇告訴北青報記者,由于舞臺一開始不能亮燈,他們得靠“直覺”把冰屏推到指定地點。這種“直覺”是他們在練了不下幾百遍后形成的。只有他們把冰屏推到位,并保證冰屏按時啟動,才會有后來的“機器人與輪滑舞者互動”。
“我自己拿冠軍時都沒有哭,但看到他們上場時,我的淚水再也忍不住了。”2018平昌冬奧會首金獲得者武大靖說,在他眼里,出席“北京八分鐘”的演員每天訓練的強度不亞于運動員,但他們不是為了拿金牌。
此次帶隊的另一位輪滑教練王曉亮告訴北青報記者,剛開始訓練時,學生演員們的壓力還不是那樣大,直到來到平昌,隨著閉幕式的臨近,學生們漸漸意識到了肩負的使命感,生怕出了差錯不能為國爭光。
王曉亮在口頭上并沒有對學生多說什么,只是默默把隨身攜帶的國旗掛在駐地的走廊上。王曉亮注意到,學生在經過時,總是有意無意地看國旗一眼。最終,在“北京八分鐘”的舞臺上,沒有一個人出現失誤。從舞臺下來,這群“95”后第一次抱著國旗哭了。
王曉亮知道,國旗已經印在了他們的心里。(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婧 攝影/王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