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新一中舉辦一期特殊的作業“瘦身”展。讓家長們驚訝不已的是,雖然該校今年的寒假作業“瘦身”三成,但孩子們并未懈怠,相反,他們有縝密的學習規劃,有個性的習題定制,還有微信群里老師24小時指導,為學生們爭取到了更多的休閑時間。家長和孩子們一致感覺,這樣的作業“瘦身”瘦出了高質量的假期、高效率的學習。
學習力,陪伴孩子一生的財富
此次作業改革的發起者、高新一中黨支部書記劉淑琴告訴記者,以前,每個班的作業每科老師說了算,誰都不想讓學生在自己的科目上掉了分,作業自然減不下去。
2017年10月,高新一中嘗試假期作業改革,為了拿出合理化建議,備課組商討了一個月,最終形成了以科任老師全程介入為核心,以點評反饋為重點,分組合作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假期作業改革模式。具體而言,各科老師按照學校統一要求除去過年前后10天左右的時間,只按23天的作業量布置;除了全班都要完成的共性作業,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分別布置個性化作業,讓學有余力的同學深入研究拔高,基礎薄弱的同學重點鞏固基礎;每個班分成若干小組,由各科老師檢查作業后,解決問題,鞏固知識點。
此次作業“瘦身”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學生們的假期作業規劃,其中一名學生把每天規劃出11個內容,除了完成常規學習科目的作業,還特別標注了運動、家務和自由娛樂,家務包括照顧弟弟、澆花、拖地、洗衣服,自由娛樂包括下象棋、打撲克、玩魔方……
初二學生代靖依的假期作業排列有講究:“我會先寫古詩和字帖,靜下心來再去做理科作業,腦子清醒有益深入思考。”
在獨具匠心的作業改革中,每個學生也在摸索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初三學生王逸童說:“我學會了更合理地安排時間,自己掌握自己的學習。”學生的話讓劉淑琴倍感欣慰:“改革只是一種形式,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自我規劃的能力,良好的學習力才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財富。”
一道題,講透吃透天天有進步
采訪中,初二14班的趙柯告訴記者,以前假期每天要做一個半小時的作業,現在一個小時就完成了,作業至少減了三成。
劉淑琴說:“假期其實是學生們對自己學習情況整理、反思、鞏固的絕佳時期,但在實際中,學生們往往放松、拖沓,而且開學前一周突擊補作業、抄作業的情況十分普遍。許多孩子經過一個假期成績會出現倒退。”
那么,過去假期作業多,學生們疲于應付。現在假期作業少了,學生們是否會懈?。?/p>
在作業“瘦身”展中,一位姓李的家長現身說法回答了上面的疑慮:“今年寒假我家孩子再也沒出現開學前一周突擊補作業的情況,又省時效率又高,我忽然覺得孩子懂事了。”
趙柯從自身分析,同學們之所以更樂意接受“瘦身”后的作業,一方面是因為每個人作業分層了,有針對性、側重點,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有老師在微信群里隨時督促助力。
趙柯拿他們班舉例,14班分成了6個假期作業組,并建立了作業微信群,老師在群里指導。一開始,大家還不好意思問問題,后來,陳丹丹同學提出的一道“速度與時間”的函數題打破了沉寂,同學們突然發現,原來有些問題并非只有他一個人不知道,而是共性的問題,大家漸漸有了自信,在無須面對面的微信群里發問,問起來輕松、聽起來透徹。
初二年級組組長馬興奮表示,窮則思變,學生家長吐槽作業負擔重,作業改革勢在必行。他們推出的分層作業,要質非量;要求老師不能放大假,每天給學生只出一道題,雖不多,但要講透,讓孩子吃透,保證學生每天都有進步。
作者:洪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