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4月4日 專電 他剛剛步入人生的花季,本應該如驕陽初升,如乳燕出谷。然而在4月1日,他卻變作一具冰冷的尸體,渾身青紫。這樣的圖片視頻,伴隨著他母親凄厲的嚎哭,瞬間傳遍了網絡。四川瀘縣校園死亡事件,打破了瀘縣這個四川邊遠小縣的寂靜,一下子把它推到了全國輿論的風口浪尖。
記者抵達瀘縣調查,發現這起原本可以正常進入司法渠道的個案,逐漸演變為當前的群體聚集、警力封路、輿情洶涌。謠言四起,而當地卻沒拿出澄清謠言的事實。這讓記者深深憂慮,老百姓對未知的恐懼要持續多久?這一案件又有什么難以公布的苦衷?這些問題需要當地有關部門做出明確回答。
一問:孩子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
4月1日,瀘縣宣傳部公號“瀘縣發布”稱:“當日上午6時左右,瀘縣太伏中學一學生(趙某,男,14歲,初二學生)在住宿樓外死亡。”
花季年齡,何以凋零?瀘縣百姓對此議論紛紛。
4月2日,“瀘縣發布”公布:“經公安機關現場勘驗、尸表檢驗和調查走訪,趙某損傷符合高墜傷特征,現有證據排除他人加害死亡,具體死亡原因需依法按程序待家屬同意后尸體檢驗確認。縣教育局已牽頭對學校常規管理情況開展調查。”
僅一天就排除他殺?一石激起千層浪。記者獲得的信源視頻證實,孩子母親沖進殯儀館,剪開孩子衣衫,孩子后背有大面積青紫,手部肘部有傷痕。旁人一邊搖頭嘆息,一邊拍照上傳。
有人在微信圈中轉發,說學校5個校霸活活把人打死,校霸勒索后爺爺奶奶報警,但派出所的人登記了就沒管……一時間,對官方的質疑此起彼伏,特別對“排除他殺”不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