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對于“世界一流”教育的渴望,不知不覺已在中國的商學院中開始變?yōu)楝F(xiàn)實。更好的商學院教育,呼喚中西文化的激蕩融合;一如更好的世界,需要有不同文明的智慧貢獻。
中國社會對于“世界一流”教育的渴望,不知不覺已在中國的商學院中開始變?yōu)楝F(xiàn)實。就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為例。在今年10月公布的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排名中,該院四大參評項目均入百強,其中—華盛頓EMBA項目多年穩(wěn)坐前十,中文EMBA項目2012年首次參加排名以來連續(xù)3年榜上有名,成績穩(wěn)中有升。
不只是復旦。國內眾多家商學院中的“第一集團軍”,在獲得國際評估認證、參與國際排名方面,整體上都在大踏步地前進、上升,成績單足可傲人,足以體現(xiàn)中國商業(yè)、管理學教育領域咄咄逼人、后來居上的趨勢。
相比于其他諸多大學學科,商學院教育可謂輕裝啟程,在近30年間陡然壯大,與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相伴隨,自然而然地貼合著市場運行的脈搏規(guī)律,沒有太多的歷史包袱,富朝氣,接地氣,在中國高等教育與國際接軌的變革道路上,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
有意思的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設立的國際顧問委員會舉辦年會及首次復旦全球領袖論壇,政商兩界的海內外大佬們最多談論的話題,是“匯聚中西開啟未來”,是如何在中西文化激蕩與融合中,打造一流的商業(yè)管理教育,培育更多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才,更為世界培育出未來的新商業(yè)文化。這樣的話題,讓人想起習近平主席的“五四”講話:“辦好中國的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有中國特色”。
起步于國際合作、亦步亦趨的中國商學院教育,已到了新的拐點:一方面要思考如何做到比肩世界一流院校標準的“國際化”,另一方面則要思考,如何更深地扎根中國大地,培育適應中國經濟新常態(tài)發(fā)展結構的商業(yè)領軍人才,更能為世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貢獻一份“中國傳統(tǒng)”“東方智慧”———或許,它將足以糾正商業(yè)精英一味追求利潤擴大的偏向,而能引世界經濟和社會文明邁向一個更能創(chuàng)新而和融的美好境界。
成功不等于排名,也不止于爭勝。更好的商學院教育,呼喚中西文化的激蕩融合;一如更好的世界,需要有不同文明的智慧貢獻。借力,合力,乃有未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xiàn)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