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9日電(記者 劉偉)“社會企業”這個概念,12年前,在中國尚還陌生,而北京富平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卻已悄然開墾出了一塊試驗田。
這所位于北京通州西集鎮沙古堆村的培訓學校,陳舊的平房擺放著企業捐贈的整體廚具、操作臺、家用小電器等,為學習家政服務的人提供了操作空間。
“我來之前,家人都擔心富平是‘傳銷窩點’,他們不相信有免費培訓這樣的好事。”來自陜西西安的45歲的胡繼翠說。
實際上,富平不僅提供免費的職業技能培訓,還為學員提供免費食宿。2002年至今,富平已為北京家政服務市場輸送了近3萬學員。
回顧過去12年,富平學校經歷了招生難、經濟危機、惹上官司等種種問題,但也實現了從非營利性公益組織向擁有造血功能社會企業的艱難轉型。
在公益創投遍地開花的今天,富平所走過的公益之路仍然是值得借鑒。因為從一開始它想到就是如何解決社會問題。
“在開辦學校之初,我們的社會目標很簡單:希望通過培訓、就業、權益保護等一體化服務讓中西部的農村婦女實現體面就業。”富平家政培訓學校副校長陳祖培說。
“剛開始,我們只負責培訓,但是培訓出來的學員走向市場,還是會遇到很多問題,比如遭雇主打罵、拖欠工資等。”陳祖培說,于是富平家政服務中心應運而生,學員畢業后,可以直接在中心就業上崗。
但富平家政服務中心的創收還是用于學校和學員,學校租用的場地租金、學員的食宿、教師的工資、培訓材料等運營培訓學校的成本均由富平家政服務中心來承擔。
這樣的“前店后廠”的模式保證了富平的正常運營。
12年間輸送3萬服務人員,對年均需求40萬人的北京家政市場來說,富平交上的成績單好像并不漂亮。但如果放眼富平對整個家政市場的規范和創新,它的影響力絕不是一個數字能夠代替的。
從每兩周休息一天到每周休息一天再到全年63天的帶薪休假,富平保障了家政人員休息的權利,而今整個家政行業也都跟上了富平的腳步。
由于家政服務人員沒有勞動保障,富平為所有“保姆”上了商業保險,為個人意外傷害的發生和因工作失誤導致雇主家庭生命財產損失提供保險。
“從就業到權益保護,富平真正做到了讓這些農民工婦女實現體面就業。”陳祖培說。
如果說12年前富平學校辦學的時候,“保姆們”從業還沒有獲得各種保證,但現在她們都可以體面就業了,富平的使命也就完成了,甚至有人認為富平可以就此關張了。
“我們第一階段的歷史使命是完成了,但我們還有新的社會目標,想要帶來更大的社會影響。”陳祖培說。
面對當前外部環境和服務對象發生的變化:年齡層偏大、文化程度提高了、城鎮的學員數量在增加,富平引入了在線教育的培訓方式。
富平家政項目官員史園園說,現今政府對于外出農民工的首次培訓普遍關注并投入資金,但進城后有針對性的職業教育是非常缺乏的,市面上沒有給這個人群提供培訓的渠道。
“富平希望建立在線培訓的體系,不僅富平自己可以用,還可以推向全國。這樣,農民工就可以在持續的職業培訓方面獲得方便、低成本的學習機會。”史園園說。
據了解,中國家政從業人員超過2000萬,但接受過培訓的仍不超過30%。
富平學校校長沈東曙說,我們希望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將在線培訓做大,影響千萬級的從業人員。“我們的新使命是投資社會企業,繼續為農民和農民工群體提供服務并創造平等發展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