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分析
英語培訓機構“洗牌期”已到
英語交流能力的需求不會降低
業內對戴爾英語突然撤出北京市場普遍表示突然,“按理說業界的一些大動靜我們都知道,但是像這種知名國際連鎖英語培訓機構全面撤出北京市場,還是第一次見到。”另一家知名少兒英語培訓機構市場部相關負責人對北青報記者表示,面對今年北京、上海等地幾家英語機構關店甚至跑路,從市場行為看,英語培訓“已經到了一個該洗牌的時期,優勝劣汰是必然的。”
“目前,你可以看到基本上所有的北京英語培訓機構都在收縮,沒有哪家處于擴張的。”該負責人告訴北青報記者,從市場行為上看,從2008年奧運熱催生的學英語熱已經趨于理性,但是市場競爭卻更加激烈。
“以前大家以為找幾個老師找個店面就能開,現在絕對不行,你的教學質量、服務、學術、成果以及產品研發必須要輪軸轉起來,不能有一刻停滯。”該負責人坦言,從廣告與口碑上來說,市場實踐證明,口碑比其他更重要。面對日漸白熱化的競爭環境,語言學習是一項長線投資,而非簡單的應試技巧灌輸。“如果少兒英語培訓不找差異化,也沒有準確的市場定位,不完全了解家長的訴求,被市場拋棄是必然的,畢竟市場再大也不是遍地有錢。”
這家英語培訓機構教學部主管認為,政策的調整對一些依賴應試教育的英語培訓機構來說影響必然很大。“比如北京,小學一、二年級將不再學習英語,未來北京高考還將大幅降低英語分值。”該主管表明,這些都是一個信號釋放,如果該培訓機構以前的定位是應試,那在政策松綁后,很難迅速掉頭。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戴爾培訓學校官方聲明中寫到,總公司近期對戴爾培訓學校(Longman Schools)的業務進行了全面、徹底的分析;也努力嘗試了不同的、有可能的解決辦法。根據綜合考慮,公司不得不最終決定停止戴爾培訓學校的業務。
針對戴爾英語的退出,記者也采訪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他認為基本可以確定是沒有利潤空間導致的退出。
儲朝暉分析說,隨著行政力量對英語教育的松綁,英語教學更趨于理性。而戴爾英語的退出,或與中國英語教學評價標準錯位有關。儲朝暉說,關于英語教學,“更全球化更國際化的趨勢,家長們是應該可以看到的,英語交流能力的需求不會降低,但是功利性英語的需求會明顯下降”。(見習記者 王曉芳 劉旭)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