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接觸名師 獵頭假扮家長
為接觸到合適人選,一些人事經理或獵頭可謂無所不用其極。程倍說,有獵頭會從內部員工或者其他方式拿到培訓機構的通訊錄,打電話要約,或者參加行業會議物色招聘對象。甚至有的直接到培訓機構校區里看名師展示都有誰,再打電話到前臺,假扮家長報名,爭取與名師見面,見面后等到合適機會再透露挖角的意圖。“所以現在很多學校都不敢把名師資料掛出來。”
某人才公司創始人李建勛說,以前中小學教育培訓行業通過獵頭招聘的職位比較少,今年開始火熱起來。他的公司以前并沒有收到類似的崗位需求,但現在也有了。“現在需求不斷地上來,全國都有這個情況。開出四五十萬元的年薪并不少見,但這會與辦學業績掛鉤,需要完成一定業績。”
獵頭會根據其人脈、人才數據庫的積累,另外根據客戶要求,比如特別青睞哪家機構的人才,找到這樣的人才并告知他有這樣的意向。至于人才的考慮因素,一般薪酬待遇是最關鍵的因素,其他因素還包括機構名氣(機構牌照資質、名聲)、從事方向是否有挑戰性、崗位權力是否更大、工作地點等。
記者了解到,一般來說,獵頭的費用是人才年薪的20%~30%,也就是說,30萬元年薪人才,獵頭服務費用可達6萬~9萬元,所以一般是關鍵崗位才會用到獵頭。“要用到獵頭,首先是要這個市場發展比較好,利潤增長比較快,需要比較短時間完成人才增長,人才稀缺,獵頭需求就會越來越多。”李建勛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