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錢跑路事件多發
由于監管不力,資金鏈斷裂后圈錢跑路事件多了起來。2016年,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僅曝光卷款跑路案件就有十多起,涉案金額達十幾億元。不僅有社區周邊的中小機構涉案,一些全國連鎖知名企業和新三板上市公司也卷入其中。
預付費被挪用是跑路案多發的重要原因
教育培訓機構跑路案多發的原因不少,有經營不善,也有挪作他用,比如:拿去填補名下其他生意的虧空,甚至拿去炒股、炒樓、放高利貸等。還有一類涉嫌非法集資,把預付費包裝成具有融資功能的理財產品,聲稱預交越多的費用就可以得到越多的利息,以利息來抵扣學費。一旦挪用的學費投融資失敗,家長們就會血本無歸。
專家:急需嚴密監管體制
對于培訓預付費的種種亂像,熊丙奇認為,急需一套嚴密的監管體制。
熊丙奇說:“國家需要對這樣的一個商業經營模式,拿出統一的治理辦法。哪些機構是可以提前收款的?收款的期限、額度多少?要出臺規定進行限制。另外,應該提交預付款保證金,出現經營危機的時候,作為賠償的儲備金。這些都需要國家統一規范,提出監管方案。”
央廣短評:吸金能力提升,資金監管更要跟上
培訓機構圈錢跑路事件,最惡劣一點就是利用家長和學生重視成績的急切心情,以教育為名、行斂財之實。這種現象和監管滯后,甚至監管缺失密切相關。當務之急,除號召家長自覺抵制、認真甄別預付款種種陷阱,還得加快制定培訓行業的標準。尤其是對預付款資金的監管要跟上,建立行業協會和風險保證金制度,提高企業違規成本;同時,對教育培訓機構的超范圍經營行為,如“存錢、到期還本金”等經營模式高度警惕。當監管不再有法律空白,培訓機構也就難以野蠻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