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那封信里面什么話,你覺得最打動你?
夏瑞云: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
記者:這句話你覺得是寫給你的吧?
夏瑞云:寫給大家的吧我覺得
記者:人生實苦但請你足夠相信,你看了這句話心里怎么想?
夏瑞云:我就覺得給了我希望了,特別感動。
這封回信,以不同于錄取通知書的方式,讓母子二人知道,他們的愿望已經實現,他們的困難也會得到解決,但是是因為這封信,有人質疑清華的炒作嫌疑。
記者:如果說大家認可這種共鳴的話,那為什么到了后期,就是這件事情可能發展到第若干天的時候,沒有順著這個共鳴的路在走,反而出現了很多質疑你們的這種聲音。哪兒出現問題了?
劉震:這有可能就是基于這種在互聯網時代傳播的一種結果。
記者:您指的什么互聯網傳播的結果?
劉震:在互聯網時代,我覺得大家看問題的視角也會變得很多元,而且這種多元的聲音,也會有各個不同的場所可以發聲。
據劉震介紹,清華大學已經為魏祥母子準備好了單獨居住的宿舍,都是免費的,而相關的一些其他資助也會隨著魏祥來清華報到而相繼展開。
記者:那你覺得他們的這個回復跟你寫的那封郵件,你寫的那封信,雖然說你無意讓它在網上傳播,可是這種無意中在網上的傳播對這件事情的解決有沒有幫助
魏祥:這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記者:你自己想過沒有,你的這封信用內部的方式,就是內部給清華。
魏祥:我想的話應該是沒有多大的區別,清華招我那肯定不是因為這封信,肯定是我的成績夠了,既然成績足夠的話,我應該即使不通過這個方式,我也能錄取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