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示者用手指向前方,又做出點贊的手勢,“你好”的文字快速地反應在App“手音”的界面上。捕捉手部運動的肌電信號的是演示者手臂上的黑色臂環,看上去像跑步時用的護腕。
“手音”是一款針對失語者的小眾產品,預計今年5月下旬上線。普通人可能難以想象這款產品的意義所在——手語是失語者彼此溝通的橋梁,但對于普通人來說是比所有外語都難的語言,“手音”將做潤物細無聲的溝通橋梁。
美女學霸研發手語翻譯器 通過臂環捕捉肌電信號
“手音”的創始人王娜娜和聯合創始人黃爽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2級的學生,她們是同一個宿舍的閨蜜,兩個充滿活力的女生在2015年開始想為失語者做些什么。
在一次活動上,王娜娜認識了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畢業的失語者張權,并成了好朋友。因為王娜娜不會手語,這兩位現實中的朋友相處更像網友,即便見面也往往會求助微信溝通。
回到宿舍,王娜娜把張權的故事告訴了黃爽。她們此后認識了更多的失語者,也愈發感到溝通的困難。“有時我覺得我說話是在‘傷害’他們,一聊得開心就在想是不是忽略他們了,甚至有些自責。”王娜娜說。
兩個善良的姑娘一直在想,張權是失語者中的幸運兒,不僅可以上學還有工作,更多的失語者因為溝通一直是社會的邊緣人,她們假想:老板開會聽不見,點外賣沒辦法和店家溝通,別人怎么能接納他們?《新聞聯播》有手語同步翻譯,可其他直播節目如果沒有字幕,失語者就永遠無法享受它。
上網一查,數字更讓兩人咋舌:失語者(包含聽障人士、腦中風患者、腦癱患者和漸凍癥患者)在中國的數量達到7000萬人,占總人口的5%,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