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難也要讓孩子們喜歡學習”
作為新教師,教學經(jīng)驗相對不足,廖俊波卻要直接面對最難教的八年級的孩子。他們容易出現(xiàn)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那些學習能力更弱的孩子,往往越學越差,甚至會放棄學習,干擾他人,有的還容易染上不良的行為習慣。面對挑戰(zhàn),廖俊波不服輸,肯鉆研,再難也要讓孩子們喜歡學習。當時的學校校長付儀佑說:“俊波是那種越困難越有干勁的人。”
他研究教學,勤練內功,閱讀大量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提升理論修養(yǎng)。虛心向老教師求教,積累經(jīng)驗。主動邀請校長隨堂聽課,查找不足。他幽默風趣,深入淺出,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經(jīng)常會為了課程的需要,動手制作一些教具,孩子們很喜歡上他的課。付少平至今還記得,廖俊波當年制作的飛機模型,在課后就作為學習進步的獎品送給了自己。當時的付少平由于貪玩,語文、英語、政治三科總分才100多分。在廖俊波的開導下,認真學習,到初三取得較大的進步,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南平師范學校,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小學教師。他說,沒有廖老師,就沒有他的今天。
他關心每個孩子,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為激發(fā)孩子們學習的自信心和興趣,他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利用周末等課余時間,開辦了攝影與書法學習興趣小組。他平時省吃儉用,卻買了一架2000多元的相機。帶著孩子們到田間地頭,采風、攝影,不時的舉辦書法與攝影作品展,評選出優(yōu)秀的作品。他拿出自己有限的工資,購買一些學習用品作為獎品,獎勵那些學的好的孩子。現(xiàn)任順昌縣洋墩煙草站站長的張飛林,經(jīng)常逃課、調皮搗蛋,得到廖俊波獎勵的筆記本時哭了,一直以來都被老師和同學們討厭的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師的欣賞。廖俊波也成為他人生的導師,遇到重要問題,都會聽聽廖老師的建議。
他勇于創(chuàng)新,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養(yǎng),尤其是溝通與合作能力的養(yǎng)成。針對八年級孩子兩極分化的特點,廖俊波采取了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達到導優(yōu)輔差、共同進步的效果。6個孩子組成一個學習小組,成績優(yōu)異、一般和較弱的孩子各兩位,取長補短。全班10個小組,進行競賽。貼出龍虎榜,分為月度、季度與年度成績,大家都卯足勁一決高下。東關小學教師張小紅,曾是班級的學習委員,帶領的學習小組,經(jīng)常榜上有名,在鍛煉自身能力的同時收獲了友情,當年的幾個小伙伴成為相伴一生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