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連2月7日新媒體專電
一張照片,一段過往,一種容顏,一個愿望。
黑白相機時代,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拍的少但珍貴。在那個沒有美顏相機的年代,老爸老媽都是顏值擔當。
近日,大連網友王昱茜在微博上曬出了自己和老爸分別在不同時期相同地點拍攝的15幅組合照片,講述了她和爸爸的故事:女兒沿著爸爸當年的足跡,在爸爸曾經拍照的地方,模仿爸爸當年的POSE,拍照留念。照片一經發出,迅速被網友大量轉發,登上熱搜,兩相對照,讓網友們感概萬千。
老王的來路 小王的方向
北京天安門、大同云岡石窟、無錫黿頭渚、南京長江大橋、蘇州留園、上海外灘……一個個景點、一張張照片,王昱茜去到老爸曾經去過的地方,找到同一個位置、同一個角度,再次拍照留念。橫跨30載光陰,似水流年。
走四方,路迢迢水長長。
“父親年輕時在部隊工作,跟著部隊四處走,所以去過很多地方。”王昱茜說,身邊朋友的父母很少有在年輕時就走過那么多地方的。上世紀80年代,老王一個月的工資只有40元左右,而所到的景點拍一張照片卻要1、2元錢,但老王覺得這錢花得值,有紀念意義。
1982年,老王在天安門廣場拍照留念,那時全國旅游景點的留念照只有北京天安門是彩照,其他地方都是黑白的。不光照片,就連當年的門票老王至今都還留著。“正是爸爸當年照了這些相片,才有今天的兩相對照。”
雙眼看世界,雙腳量大地。王昱茜說,小時候媽媽就告訴她要讀萬卷書,走萬里路。“媽媽是教師,每年媽媽放暑假時,爸爸也會休年假,兩個人一人一個包就出去了。這么多年下來,這已經成了他們的慣例,現在我也繼承了他們的這個習慣。”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