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沿著陡坡向上延伸的路,路的盡頭,就是支教點小箐鄉中心小學。
得益于社會各界的援助,小箐鄉中心小學不像印象中的支教點那樣破舊頹圮,投影儀、棋牌室、練舞等房教學設施給支教工作帶來不少便利,但支教的酸甜苦辣也一直伴隨著14位支教隊員,貴陽的低溫似乎也暗示著支教將是一段不凡旅程。
下鄉家訪招生期間,團隊行走在山間羊腸小道。中國青年網通訊員賴林權 提供
從迷茫到快樂的歷程
在支教前,信誓旦旦。一直想嘗試做不同的事情,看不同的風景。想趁著青春還沒有走完,讓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知道,人生經不起蹉跎。時間不等人,當決定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一刻也不想去拖延。支教亦是如此。
但在臨行前就一直在想:這次支教是否有必要,是急流勇退,還是堅持下去,支教真的有意義,真的能改變什么嗎?曾經看過《叔叔阿姨請不要來我們這里支教了》的我害怕得不到山區父老的信任,害怕教不好孩子,害怕帶給孩子們傷害……
許多人問的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你們此次支教的費用報銷嗎?”我給他們的答案是否定的,而后他們露出驚訝的眼光,氣氛也變得尷尬起來,但能感覺到他們想說的是什么。當然,這并不是最讓人無奈的,更有甚者,還包括親人,第一句話問的居然是:“你們這次支教有報酬嗎?”我頓時有些言語無狀,聽到他們說:“支教還要自己出錢,那有什么意義。”我甚至有些生氣,無法理解他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