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吃飽了不想家。畢業半年,我與娘校最直接的牽絆就是娘校的食堂。對娘校的想念,因為一屜小籠包的綿軟變得更加濃郁。
不知從哪一輩起,我們學校的畢業生就管母校叫“娘校”。沒畢業的時候,總覺得這稱呼帶了一絲吊兒郎當的不尊重,甚至鄙夷。娘校不是211、985,因為名字里含有“政治”二字,多被外界誤解為大專或者培養公務員的基地。且是提前批錄取,傳說有一部分高考分數很高的學生誤填此志愿,遺憾地與一流大學擦肩而過。很多畢了業的校友有時會在朋友圈中提到“娘校”,大半是諷刺那里某項不得人心的政策。
直到我畢業,才知道是自己誤解了這個稱呼。這一聲“娘”,親切、透著被寵溺的驕矜,該批評就批評,有點恨鐵不成鋼,卻心系于此。與娘校的關系不是學生在仰視、崇拜德高望重的恩師,更像是長大了的孩子調侃著、關心著日日在朋友圈中發雞湯的蒼老父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