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女大學放假,領回來舍友,說是同學怕回家過年,干脆跟家謊稱學校忙,不回去了。其實,去年這位同學就是在表妹家過的年,那位同學說,怕回家遭遇親友的問題炸彈,能躲避一時算一時吧!
我那表妹,是個明白人,她勸這位同學:阿姨并不是嫌你在這兒吃喝,只是怕你的父母準備好吃喝,望眼欲穿等著你回家享用,卻不見你的蹤影,那才傷心呢!你無非就是怕回去后家里人問長問短,實習單位有著落嗎?對象處得怎么樣了?老大不小要抓緊啦!你煩見他們,你煩親友們的連珠炮問題,但你設身處地為他們考慮了嗎?只有最親的人才關心你,愛護你啊!躲避,學做鴕鳥,終歸解決不了問題。把心態調整好,迎難而上,迎刃而解,才可萬事大吉。
一席話,說得這位同學心服口服連連點頭,下午就訂車票回家和父母親友團聚去了。
年節恐慌,這是恐歸族的一種表現。還有一種慌年的表現,就是臨近年口,產生慌亂情緒,這些統稱為“年節恐慌癥”。
鄰居王姐,還沒進臘月,就慌年了,洗涮打掃買年貨,整天急三慌四的,生怕趕不疊。我們問她,這么早備齊年貨,也不怕壞了扔掉可惜?她卻說:趕早不趕晚,到時候買不到怎么辦?貴了怎么辦?我說王姐啊,都什么年代了,有豐富的市場,還怕買不到東西?再說,你這么勞累,緊趕,身體也吃不消啊!還真說著了,這不,王姐這一陣因著急上火喉嚨發炎,在社區衛生院輸液呢!唉,何苦呢!
一個恐,一個慌,兩個典型,代表了很多人。年節固然重要,但不要把它當成壓力,如果心累過頭,勢必適得其反。( □常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