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剛找到了琪琪的數學老師,成章實驗中學教師、數學學科帶頭人劉金花。劉金花告訴陳志剛,在進行正方體表面展開圖教學時,由于學生缺乏空間概念,歷任教師都是通過用紙折疊的方法演示給學生幫助教學,不僅不方便,效果也不好,他制作的教具恰好能解決這一問題。
2015年秋天,劉金花由教畢業班轉為教初一,她在課堂上試用陳志剛制作的教具。學生們對此很感興趣。在使用的過程中她發現了這款教具的缺陷:“正方體有11種不同的展開圖,一個展開圖就有6個面,做成11個教具我得背一摞到教室。”接到劉金花的反饋,陳志剛著手開始修改。通過反復觀察,他發現正方體的11種展開圖可以歸納為兩類,各有4個基礎排列固定不變的正方形,外加兩個移動的正方形。但怎樣實現正方形的移動呢?“可不可以用磁鐵呢?”正當陳志剛犯愁時,孫子琪琪的一句話點醒了他。通過卡扣和磁鐵的結合,他將正方體11種展開圖制作成兩種可以拆裝拼接的模型,使用起來大為便捷。
“對于我們這些上年紀的人來說,幾十年積累起來的經驗、理念、技能、好的思維習慣和執著精神是筆豐厚財富。”陳志剛說,“我希望這些能轉化為有用的東西,服務于社會。”(實習生 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