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
“年輕的老年人”走了
——追憶中國科學院大學外語系教授李佩
光明日報記者 葉樂峰 齊芳
1月12日1時26分,“年輕的老年人”的李佩先生走了,帶著她對生活的熱愛,安詳地走了,享年99歲。曾有人將她比作“中關村的明燈”,如今,明燈雖熄,但在無數人心中,光亮永存。
李佩,中國科學院大學外語系教授。有時,她被一些白發蒼蒼的科學家尊稱為“師母”,因她是我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技大學化學物理系首任系主任郭永懷的夫人。更多時候,她被人們看作是一部“傳奇”:她曾代表中國女性在國際會議上發出第一個聲音;她是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之母”;80歲時,她還站在講臺上為博士生授課……
在得知李佩過世的消息時,她的學生,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丁仲禮悲痛萬分。在他的記憶里,李佩從未在課上發過火,她總是用慈愛而期待的眼光看著學生,不緊不慢地講課,瘦小的身軀仿佛不斷放射出一種特別堅韌、堅定的母性力量,“如果不好好學習,那是真對不起講臺上這位溫婉的女性”。
無數人從李佩的經歷中,懂得了什么是湍流中的堅韌,什么是認清生活本質后的依然熱愛。她一生坎坷多難,“文革”期間,受到不公正對待;1968年丈夫飛機失事后,她幾十年幾乎不提“老郭的死”;老年時女兒病逝,沒人看到她流淚,幾天后她又拎著錄音機給學生上英語課,只是聲音沙啞……在89歲那年,在與學生座談時,她說:“無論遇到什么困難,人還得走下去,而且應該以積極的態度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讓它來克服自己。”
無數人從李佩身上學會了如何對待名利。在她眼里,沒有什么是不能舍棄的。2003年,她將“兩彈一星”金質勛章捐贈給中科大;2008年,她把60萬元積蓄,分別捐贈給中科院力學所和中科大……
她從不看重名利,但并不代表她沒有追求,她追求的是學生成長成才。“她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沒有差別的,這種愛有一種期許的力量、激勵的力量、鞭策的力量。”丁仲禮說,學生們都明白,只有努力學好知識,才會讓她心里面感到舒坦和慰藉。
無數人從李佩的故事中感悟到如何與時間做朋友。81歲那年,她創辦中關村大講壇,從1998年到2011年,每周一次,總共辦了600多場,黃祖洽、楊樂、資中筠、厲以寧、甘子釗、饒毅等名家,都登過這個大講壇,每場講壇座無虛席。直到94歲那年,她實在“忙不動”了。從95歲起,她耗時3年,組織多位學者把錢學森在美國20年間發表的英文論文集高質量地翻譯成中文。
“十多年前,我還是全囯政協委員時,每年兩會我都要到她主辦的中關村講壇講兩會情況,特別是科技和教育的情況,每次都是她親自主持并贈送我一本她簽名的書。”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科技館原館長王渝生回憶道。
丁仲禮透露,國科大決定要為李佩塑一尊銅像,放在校園醒目的位置,“希望我們的教職員工路過塑像時,都會想一想:比起李老師,我還可以在什么方面做得比現在更好一些。”
“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學者。她是‘中關村’里的一盞明燈。”老朋友顏基義教授說。
《光明日報》( 2017年01月13日 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