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9日訊 2014年福建高考省質檢昨日開考,與高考安排一樣,首日考語文、數學,今天考文綜/理綜、英語。省質檢堪稱高考“風向標”,命題思路、題型分值都與高考非常接近。本報特別邀請福州一中、福州三中的高三一線名師,點評省質檢語文、數學兩科試卷,為考生最后階段的復習迎考提供參考。(名師評2014福建高三質檢試卷 地理難度接近高考)
語文作文可論述“名與實”的關系點評人:楊衛民(福州一中語文教研組副組長)
本次福建省質檢語文試卷,難度適中,區分度高,開放度也高。作文題考的是新材料作文,材料本身是客觀的,考生可聯想的范圍大,可以寫的東西也多,同時又有區分度,能夠考查出不同思維層次的學生。
對這個作文題,考生可以從認識論、該如何看待客觀世界的角度寫,比如:名與實的關系;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認識也會有所不同;對待事物的態度不同,也會導致不同的看法等等。還可以從價值觀的角度寫,比如:生命作為客觀存在的客體,都是有價值的,不管別人把叫“莠草”叫做什么,它都有旺盛的生命力,由此延伸到人,不論如何眾說紛紜,都可以堅持做自己。
作文可以聯系的文化點很多,孟子、莊子都有關于“名與實”的論述,如《逍遙游》中就提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
去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顧城的詩歌;前年的高考作文,材料是馮驥才的一句話。兩者都隱含了某種立意傾向。相比之下,今年的省質檢作文材料是純客觀的,沒有立意提示,因而開放度也更高。考生在審題方面沒有太大難度,只要能自圓其說,論述到位,能論證自己的觀點就可以了。
從整張語文試卷看,亮點在于區分度較高。在詩歌閱讀題、文本閱讀題中,最后一個小題都有難度,對考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比如,實用類文本閱讀題,問到“作為科普文章,本文具有什么樣的認識意義?”題干的這一表達,不少考生會覺得比較陌生。因此,建議在今后復習中對題干的表述要有更多涉獵。
2014年福建省質檢作文題
莠草,農人整個春天夏天鋤它,然而它仍舊精力旺盛,田埂、牧場、田野、花園到處都有它。有人用卑賤的名字稱呼它們,例如豬草、苦艾、雞草;也有人用雅致的名字稱呼它們,例如長生草、扶移、雁來紅。
閱讀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或聯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