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天津兩名小學生帶著“鼻吸能量棒”來到一家超市,要求老板進貨,并稱這種東西“倍兒上癮”,還有薄荷、西瓜等多種口味。事件被報道后,引發大眾的關注。
“各位家長上午好,這是孩子們帶到學校的物品,名為能量棒,通過鼻子吸入,里邊是什么氣體未知,生產廠家未知,是一個‘三無’產品。孩子小,對新鮮事物比較好奇,沒有辨別事物好壞的能力,請各位家長嚴格把控孩子們的零花錢。”市民包女士向筆者展示了其孩子班主任在群里發的消息。包女士表示,現在學生之間很流行“鼻吸能量棒”,“有學生已經上癮,離都離不開。”由于產品里含有樟腦等成分,包女士擔憂,能量棒會對孩子的身體有害。
筆者走訪石獅幾所小學門口的文具店,并未發現公開售賣這類產品。但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不少線上商家正售賣“鼻吸能量棒”,價格在幾元至幾十元之間,部分產品月銷量已達上千件。從產品頁面看,“鼻吸能量棒”主要由薄荷腦、冰片、植物精油等成分構成,氣味多樣。一些商家還宣稱,適合上課提神時使用。從消費者評價看,不少學生為此購入,還有家長買來給孩子玩。筆者就此詢問某售賣“鼻吸能量棒”的電商店鋪,客服表示,“目前初中生群體用得較多,小學生沒必要用。”但實際上,仍有一些小學生為了“嘗鮮”,購買“能量棒”。
業內人士認為,“鼻吸能量棒”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警惕。這個看似無害的商品,實則潛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且它的流行并非偶然。未成年人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同學互相勸說、廣告的誘惑、商家無節制的宣傳,很容易讓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互相模仿,盲目跟風購買。一方面,長期、大量、重復吸入會導致神經系統損傷、肝臟損傷、呼吸困難、惡心嘔吐等,長時間使用還會產生藥物依賴性。塞入鼻孔既不衛生,也容易破壞鼻黏膜,甚至部分產品還加入多種烈酒成分,對中小學生的傷害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對于人格三觀尚未成熟的青少年,“鼻吸上癮”這個動作,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降低他們對毒品的防范心理,使他們更易陷入毒品陷阱。
學校和家長要加強對中小學生的教育和引導。通過課堂教育、專題講座等,向學生普及關于“鼻吸能量棒”等類似產品的潛在風險,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健康意識。家長如果發現孩子有此類行為應及時制止。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鼻吸能量棒”等類似產品的監管,以保護青少年的權益和健康。(張詩瑤)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