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9月9日電新學期伊始,廣州從化呂田鎮安山鎮泰小學的廣場上,幾張書桌拼成的大桌上擺滿了各類圖書580冊,一到六年級的孩子們爭先恐后去挑選自己喜歡的書。
六年級的鄧佳儀挑了本《老人與海》,“我一直想買這本書,但我還沒機會自己去買。”
這些圖書是中山大學85歲退休老教授黃起鵬捐的,鎮泰小學是他捐書的第286個鄉村小學。他用自己的積蓄,連續11年赴海南、廣東、廣西、云南等地貧困地區小學共捐書14多萬冊。
關愛
6日,坐了2個多小時的車,頂著南方炎炎烈日,黃起鵬站在了鎮泰小學的廣場上。他堅持在每個捐書的學校做一個簡單的儀式:背景掛上“關愛我們的小學”的橫幅,讓每個孩子自己挑選書籍,向師生發表幾分鐘的演講。
“我想讓孩子們記住這個場景,也許它就能激勵某個孩子將來做出成績。”黃起鵬說。
自2008年4月開始,黃起鵬的腳印已經遍布286個村小,留下了很多深刻的記憶:這些小學有的只有一棟平房,有的在孤島上,還有的求他幫忙建籃球場……“哪里貧困,書就往哪里送。”黃起鵬的贈書順序是按照貧困程度而定,“有些小學全校就只有一本漢語詞典,學生只能輪流借用。”
黃起鵬一直認為小學教育是最重要的,小學教育對一個人發展方向往往起了決定作用。“關愛我們的小學,捐書萬里行”是他提出的公益口號。
他沒有想到,所到之處竟受到如此熱切的期盼。
海南定安縣群山小學校長謝興運曾在寫給黃起鵬的信中說:“農村的孩子學習僅停留在課本上,由于沒有相應的課外圖書閱讀,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沒有形成……當看到您老頂著烈日,揮汗如雨地從車上搬下一箱箱嶄新的圖書,尤其聽說這是您用自己的工資購買的書時,您的無私行為震撼著我的心靈……”
從工具書到人文讀本,黃起鵬不僅為貧困地區的小學生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多元知識的窗口,還改進了學校的教學質量。
還愿
黃起鵬用“還愿”來解釋自己多年捐書的公益行動。“我因為感激社會進行公益贈書,將來我也希望他們成為回饋社會的人。”他說。
黃起鵬的家鄉在海南省海口市,其求學讀書之路曾遭遇不少坎坷。“解放讓我重新有了讀書機會,這對我是多么重要啊!我感激黨和人民,我想,人應該知恩、感恩、報恩,回報社會。”他說。
黃起鵬生活儉樸。住著樓梯房,用著舊書桌,幾十年仍在穿的衣服,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有一本特殊的“記事本”:把用過的空藥盒裁開后,在明黃色外包裝的背面是老人親手繪制的表格,上面記錄了他捐贈的每一所學校以及書冊的數量,一共十一張。
每年開學前,他都親自去挑選書籍。在廣州市海珠區建基路書市,書商老板賀先生說,每年開學黃老師都來這里選書,第一次見他,看著他拿著捐書的記錄單,穿著樸素,又這么大年紀,很讓人感動。
黃起鵬在海南的舊居專門辟出一間四十平方米的房間當書庫,用來存放要捐的書。他說,家人都很支持這項事業,“我弟弟妹妹也參與進來了。”
傳遞
為了做好與學校之間的對接工作,每年捐書活動開始前,黃起鵬都要做細致的準備工作,包括選擇受捐貧困小學的名單、親自走訪考察當地環境以及與校長進行溝通聯系。
“我會主動去和人搭訕,上次有個養老院的工作人員來中大,我就問起她家鄉的情況,當地是否有需要捐助的學校。”黃起鵬說。他和書市的年輕人交談,與菜市場的阿姨溝通,都是為了尋找到合適的受捐對象。
隨著黃起鵬捐書的活動版圖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人通過他了解并參與其中。在他的工作單位中山大學,有三位大學教授曾通過捐款給予了支持;曾有海南的大學生主動來書庫志愿進行書目分類;來自廣州的周亮一家,在了解捐書活動后,為海南瓊中縣的那帕小學修建了籃球場……少到兩百元,多至上萬元,每一個姓名和每一筆款項都被黃起鵬完整地記錄下來。而他多年積蓄的投入,卻不愿談及。
近年來,黃起鵬的老伴患上了阿爾茨海默病。為了方便照料她,黃起鵬捐書的對象主要在廣東省內尋找。年紀越來越大,黃起鵬捐書的步履仍然堅毅,“只要有學校需要,我都會一直捐下去。”他說。(新華社記者鄭天虹 楊淑馨)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