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落幕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上,來自烏克蘭的選手曾子儒讓不少觀眾印象深刻。他不僅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詩詞也能應對自如。對母語不是漢語的學習者來說,詩詞在他們學中文的過程中,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由詩詞到文化信息
曾子儒說,中國詩詞博大精深,學無止境,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是“陶陶然樂在其中”。7歲時,在一本世界地圖上,曾子儒看到了中國,從此開始通過網絡、書籍了解跟中國相關的一切。2016年,曾子儒參加“漢語橋”大賽,獲得歐洲冠軍、全球亞軍和最佳風采獎。
“如果你想了解中國和中國文化,必須學習中國古詩詞。”毛毅鵬說這是漢語老師告訴他的,讓他印象很深。毛毅鵬來自意大利,現在中國人民大學讀碩士。他在本科上過《古代文學》課,從那時開始學習中國古詩詞。“我最喜歡李白的詩,喜歡他的《行路難》。這首詩告訴我們,在遭遇挫折后也要保持樂觀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對理想的堅定追求。”毛毅鵬說。
“我學習詩詞是為了了解中國文化,因為詩詞中包含著很多歷史與文化信息。”來自泰國的留學生劉玲玲第一次接觸中國古詩詞是在當地的華語學校上學時,“當時語文課有一節安排的是講中國古詩,我覺得這個課很有意思。”劉玲玲最喜歡的中國詩人也是李白,從她開始學漢語,便常常會重溫李白的《靜夜思》。
詩詞雖美,挑戰不易
詩詞雖美,對母語不是漢語的漢語學習者來說,學起來卻很困難。“中國古詩詞的特點是具有聲韻之美、含蓄之美和藝術張力,經常給人思想啟迪,是古人留下來的寶貴財富,是中華文化的寶庫。所以很希望來華留學生能學習一下古詩詞,了解我們的情感表達體系,感受我們的民族情感,也能給生活帶來一些詩意。”中國傳媒大學文法學部漢語國際教育學院教師譚麗麗說,“但古詩詞對于來華留學生來講,學起來有難度。尤其對漢語水平為初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詩歌中的內涵相對較難。”
譚麗麗表示,古詩詞語言凝練、含蓄,無法只從字面上去了解其中所蘊含的思想。這對來華留學生來說是一大挑戰。毛毅鵬對此表示認同:“古詩詞太簡練了,雖然這是一種語言之美,但沒有語言的積累根本理解不了。”
劉玲玲也說:“當我真的學了中國古詩詞之后才發現學習難度很大。為了理解其中的內容,古詩詞中每個字幾乎都要先翻譯成現代漢語,再翻譯成泰語。”好在她漢語基礎不錯,也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理解起來相對容易。
對于如何學習古詩詞,譚麗麗老師說:“我們只能根據學生的語言水平去安排教學內容,如果學生漢語水平高,就講解得細一些,讓學生理解詩詞的意境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對于漢語水平相對低的學生,就先講解個大概,再讓他們慢慢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