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1日),日前,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查看名單】。一流大學建設高校42所,其中A類36所,B類6所。與此前39所985相比,新疆大學、云南大學、鄭州大學三所高校躋身42所一流建設高校。教育部回應為何將一流大學區分A、B類等相關問題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遴選,既要體現沖擊一流的水平,也要與我們的國情國力相適應;既要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布局,也要與以往重點建設項目平穩銜接。專家委員會討論確定:以學科為基礎,一流大學擬建設高校從一流學科擬建設高校中遴選產生,主要根據客觀數據和綜合評價。
將一流大學區分為A、B兩類原因解答:
有兩個主要考慮:一是落實穩中求進、繼承創新的原則,既要繼承原“985工程”建設基礎,又要以改革促進發展,以改革增加建設動力,特別是加大對那些需要加強建設的高校的壓力,實行存量改革、激發活力。二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重點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并有利于加快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同時,考慮到一流大學建設高校的整體建設任務更重,示范效應更加明顯,更需要提升主動性和積極性,為打破身份固化、激發建設活力,將一流大學區分為A、B兩類。這樣做主要是希望督促所有的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加快改革、加快發展,并推動歸入B類的高校正視差距、奮起直追。
在具體工作中,將做到三個同等,即同等重視、同等建設、同等評價。同等重視,就是一視同仁,都是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都是沖擊世界一流的重點建設對象;同等建設,就是建設方案同等要求,政策經費等都同等覆蓋;同等考核,都按照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標準評估考核,一個尺子一個標準。
據相關負責人回應記者問答可知,遴選認定不是一勞永逸。“雙一流”建設以學科為基礎,對建設過程實施動態監測,實行動態管理。建設過程中,將根據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和自評報告,參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對建設成效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等情況,對實施有力、進展良好、成效明顯的,加大支持力度;對實施不力、進展緩慢、缺乏實效的,提出警示并減小支持力度。對于建設過程中出現重大問題、不再具備建設條件且經警示整改仍無改善的高校及學科,及時調整出建設范圍。建設期末,將根據建設高校的建設方案及整體自評報告,參考有影響力的第三方評價,對建設成效進行期末評價。根據期末評價結果等情況,重新確定下一輪建設范圍,有進有出,打破身份固化,不搞終身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