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中央部署,從2018年2月,教育部聯合市場監管(原工商總局)等有關部門開展了為期一年半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經過2018年一年的努力,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效。一是絕大多數機構納入了監管之中,二是有安全隱患及無辦學許可證等突出問題的機構基本完成整改,三是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為主體從上到下的制度體系基本建立。今年上半年主要是鞏固治理成果,完善長效機制,重點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完善政策措施。針對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全日制培訓,致使適齡少年兒童失學輟學的問題,印發了《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干擾義務教育實施的若干規定》,對有關部門、學校、培訓機構及家長提出五條禁令,確保適齡兒童接受國家法定義務教育。印發了《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就堅決斬斷校外培訓機構與學校掛鉤招生的利益鏈,再次明確政策規定。聚焦暑期關鍵時段,暑假前印發了《關于做好2019年中小學生暑假有關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加強重點區域巡查,防止違規培訓集中發生。
二是強化監管查處。嚴肅查處了江蘇徐州、湖北武漢、河北石家莊等地培訓機構違法違規培訓行為,并由國務院督導委向省級人民政府發出通報,要求各地強化執法檢查,嚴肅查處個案,形成警示和震懾。強化現代信息技術管理手段,指導各地將校外培訓機構信息錄入全國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發布黑白名單,方便群眾查詢和監督。正在研究制定懲處違規培訓的有關辦法,為各地執法提供依據和保障。
三是抓好督促指導。組織開展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回頭看”活動,各地以區縣為單位逐級開展“回頭看”,“一看”專項治理的總體效果、“二看”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經營情況、“三看”長效機制建立情況、“四看”全國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使用情況,再次進行全面摸排,及時發現解決問題。在此基礎上,教育部專門派出了7個調研組,赴10省份開展實地調研,督促各地常抓不懈,切實鞏固治理成果。
四是宣傳科學理念。會同全國婦聯啟動了“家校協同,讓孩子健康成長”全國家庭教育主題宣傳活動,正在編制家庭教育家長、學校指導手冊。各地結合實際,著眼推動家校共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以多種方式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學方法,理性幫助孩子設定人生目標,不盲目送孩子參加校外培訓,家校協同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
在規范線下培訓機構的同時,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動規范線上培訓,會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廣電總局、全國“掃黃打非”辦等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對面向中小學生、利用互聯網技術實施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提出了規范意見。這是國家層面頒布的第一個專門針對校外線上培訓活動的規范性文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將有力促進校外線上培訓持續健康有序發展。介紹四個方面情況。
一、《實施意見》出臺的背景
一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違背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發展規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增加了學生課外負擔,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甚至擾亂了學校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社會反響強烈。良心的行業不能變成逐利的產業。對校外培訓機構要依法管起來,讓校外教育培訓回歸育人正常軌道。這為規范校外線上培訓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同時,國務院辦公廳去年印發的《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在對規范校外線下培訓機構發展進行全面部署的同時,也對做好線上教育的監管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二是當前校外線上培訓存在一些突出問題。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應用日益深入,校外培訓從線下向線上迅速發展,為中小學生提供了一定的多樣化、個性化教育服務。同時也出現了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有的培訓平臺存在低俗有害信息及與學習無關的游戲等內容;二是有的培訓內容以應試為導向,超標超前,違背教育規律;三是學科類培訓者素質參差不齊,有的缺乏基本教育教學能力;四是有的培訓預付費過高、合理退費難,用戶消費風險大。這些問題不利于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加重了課外負擔和家庭經濟負擔,人民群眾反應強烈,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規范。
二、《實施意見》的總體思路和主要考慮
規范校外線上培訓是一項全新的工作,既要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減輕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又要適應“互聯網+教育”戰略,對新興業態采取積極審慎的態度,通過規范更好地促進其持續健康有序發展。具體來講要做到“四個堅持”。
一是堅持育人為本。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展素質教育,推動校外線上培訓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不斷提高培訓的科學性、規范性和適宜性,助力學生的成長發展。
二是堅持依法規范。根據《民辦教育促進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有關規定,細化政策措施和工作要求,促進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加強行業自律,依法依規予以規范,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
三是堅持協同治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教育、網信、電信、公安、廣電、“掃黃打非”等部門結合各自職能,分工負責,齊抓共管,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堅持改革創新。立足信息化時代大背景,吸收借鑒校外線下培訓機構管理經驗,“用互聯網的方法解決互聯網的問題”,采取“互聯網+監管”新模式,按照備案審查、逐一排查、全面整改、加強監管的流程,有計劃、分步驟開展規范工作,積極穩妥推進。
三、《實施意見》的主要目標
規范校外線上培訓的工作目標既立足當前,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又著眼長遠,構建長效機制,促進校外線上培訓有序發展。具體講,工作目標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到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對全國校外線上培訓及機構的備案排查,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第二階段,到2020年12月底前初步建立全國統一、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監管體系,基本形成政府科學監管、培訓有序開展、學生自主選擇的格局,為今后科學規范管理打下堅實基礎。
四、《實施意見》的主要措施
《實施意見》提出的措施主要包括實施備案審查制度、開展排查整改和健全監管機制等三個方面。
第一,實施備案審查制度。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明確備案審查重點。主要對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和培訓人員等3方面情況進行備案。二是明確備案審查流程。具體的備案流程是:校外線上培訓機構在取得ICP備案、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定級備案的證明、等級測評報告后,向機構住所地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申請備案。具體備案細則由各省(區、市)制訂。三是明確備案變更流程。備案內容產生變更時,應及時提交變更內容說明和變更材料。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依據備案要求對提交的變更材料進行審查。
第二,開展排查整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內容:一是排查要求。明確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會同網信、電信、公安、廣電、“掃黃打非”等部門制訂排查方案,組織對在本省(區、市)申請備案的校外線上培訓開展排查,2019年12月底前完成排查,并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整改意見。
二是明確排查重點。對備案審查和日常監管重點提出了5個方面的規定,既指明了方向,又明確了底線要求。在培訓內容方面,要求課程設置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能力,學科類課程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準,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在培訓時長方面,要求每節課持續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面向境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00。在培訓人員方面,要求培訓機構具有完善的招聘、審查、管理培訓人員的辦法,從事學科知識培訓的人員應具有國家規定的相應教師資格。在信息安全方面,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要求落實三項制度,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泄露學生隱私。在規范經營方面,要求在培訓平臺顯著位置公示收費項目、標準及退費辦法,不得收取超過60課時或3個月的費用,提供格式合同,降低群眾消費風險。
三是限期整改。經排查發現問題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應當按整改意見進行整改,2020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聯合有關部門對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校外線上培訓機構進行查處,視情節暫停或停止培訓平臺運營、下架培訓應用、關閉微信公眾號(小程序)、依法進行經濟處罰等。
第三,健全監管機制。包括強化綜合治理、建立黑白名單和加強行業自律三方面內容。建設全國校外線上培訓管理服務平臺,為各地開展備案和管理工作提供技術支撐;明確教育、網信、電信、公安、廣電、“掃黃打非”等部門的職責分工;通過建立黑白名單實現動態監管,強化社會監督;倡導行業自律,引導企業認真履行服務承諾,提高培訓質量。
此外,《實施意見》還從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公共服務、強化問責考核等三個方面明確了組織實施要求,確保工作目標和規范措施落到實處。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