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貧困地區教育扶貧的“雙師教學”項目評估報告11日在中央財經大學發布。經過三年多的實踐探索,“雙師教學”項目在教育扶貧和教育信息化領域被證明效果明顯。
“雙師教學”項目是由創新人才教育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共同發起的基于互聯網的長期陪伴式的新型教師培訓模式。從2013年秋季學期起,它通過互聯網每日把人大附中初中數學的優質教學資源送到全國貧困地區的上百所鄉村中學。
基于學生的實際條件,各地教師有選擇地利用人大附中課程資源、靈活調整課堂教學,使得學生逐漸適應“雙師”教學模式,獲得了良好的學習成績;本地教師也在持續系統地學習人大附中教師教學視頻的過程中獲得了教學方法和教學思路的提升。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力資本與勞動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評估報告為,“雙師教學”項目實施以來,在師生比例、學習資料、教學設施、教師素質等四個方面對鄉村學校產生了積極效果。“雙師項目”可以有效提升該地區教育質量,實現以教育消除貧困的目標。
國務院參事、友成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湯敏認為,“雙師教學”模式實踐之初面臨著三大問題,即農村學生對城市課堂內容的適應、對“雙師教學”模式的適應以及當地老師面臨的教學壓力,這些問題都在項目的實踐探索過程中得到了解決。未來還會將“雙師教學”模式推廣至鄉村農民電商教育培訓和城市農民工職業培訓領域,讓“雙師教學”項目從學校教育走向終身教育。
據悉,新的“鄉村教育創新計劃”將于12月12日推出,結合雙師教學模式和精品微課資源,為鄉村教師帶去更好的培訓,為學生帶去更好的互聯網教育體驗。(記者 馬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