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考(微博)面試熱點預測之九:社會救助,為何屢屢慢人一步
ü [熱點概述]:
近日,有關河南濮陽清豐縣車子營村小男孩洪波的組圖引起網友關注。7歲的小洪波和豬一起待在泔水車上,身上與車廂內滿是污泥。當地志愿者探訪小洪波一家后發現,男孩家境貧寒,父親靠養豬、蹬三輪養家;母親疑有精神障礙,非打即罵,導致孩子身上滿是傷疤;孩子一年四季都蜷睡在院子角落里,至今不會說話。7月6日下午,清豐縣民政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相關工作人員正在商討救助辦法,將盡快采取措施。如果不是網友和媒體的合力挖掘,7歲男童小洪波可能仍在過著相當悲慘的生活。讓人不禁發問,社會救助,為何屢屢慢人一步?
ü [模擬題]:
近日,一則河南小男孩與泔水車待在一起的圖片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如果不是網友和媒體的合力挖掘,7歲男童至今可能仍過著十分悲慘的生活,在報道之后,當地的救助才開始介入,對于這種社會救助屢屢慢人一步的現象,你怎么看?
ü [參考要點]:
這種慢半拍的現象不禁令人質疑我國現行的社會救助制度。如果放任類似洪波一樣的悲劇繼續上演,會讓更多的孩子受到終生的傷害,會讓這個社會上又多了不完整也不幸福的家庭,更會影響未來社會的正常發展。
其實,造成這種“慢半拍”的原因,除了某些地方民政部門的工作不夠積極主動或確有疏漏之外,更緣于當前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存在的“斷檔”,即待救助者的信息上達渠道受阻,當然,小洪波的事件也暴露出當地群眾法治觀念的欠缺,周圍人要么事不關己,要么只能同情憐憫,種種不作為、不能為都會延長小洪波的凄慘。
因此,兜住民生底線,發揮社會救助,我們有必要多管齊下,共同努力:
首先,民政部門需要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尤其是完善基層待救助信息的收集工作。同時,要轉變觀念,深入群眾,深入基層,大力做好社會救助知識的宣傳普及工作,主動發現問題,及時了解并掌握待救助人員的信息,并能夠給予救助。
其次,多方聯動,充分發揮全社會的力量,積極發揮多方社會力量的合力,創造起一個良好的社會救助服務體系。
此外,也要深入基層,加強對于農村地區法治觀念的建設。我們有必要加大宣傳,讓陰暗的角落越來越少,才能讓陽光照射到絕大多數孩子。
國考面試熱點:對“賈玲惡搞花木蘭被要道歉”事件的思考
ü [熱點概述]:
2015年6月27日,賈玲出演的喜劇《木蘭從軍》播出,其“嘴啃燒雞”的形象,遭致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刊發公開信,認為賈玲和節目組惡搞花木蘭,稱其傷害了“國人尤其是木蘭故里人民的感情”,要求他們公開道歉。后來又引發兩地關于木蘭故里的紛爭。7月14日,武漢黃陂區也通過人民網(微博)發聲,請賈玲回黃陂木蘭文化旅游區看看,以便對木蘭有更準確的解讀。對此一直沉默的賈玲昨晚終于發文致歉,表示自己的作品“不合時宜、有違公眾審美習慣”,涉事節目《歡樂喜劇人》也同時宣布停播一周。
無獨有偶,前幾天上映的電影《道士下山》,因涉及對道士這一角色的刻畫,也被道教協會要求道歉。引發了不小的爭議。
日前,對于賈玲惡搞花木蘭的事情也是持續發酵。7月18日18時,賈玲發表名為《辜負大家,對不起!》的長微博致歉,表示“花木蘭是受人尊敬的巾幗英雄,顯然拿她來演繹成一個喜劇作品是不合時宜的,也是有違公眾審美習慣的。藝術無涯,傳統有界!”
ü [模擬題]:
近日,賈玲飾演的小品《木蘭從軍》在媒體上播出,因涉嫌改編木蘭形象,中國木蘭文化研究中心刊發公開信,認為賈玲和節目組惡搞花木蘭,稱其傷害了“國人尤其是木蘭故里人民的感情”,要求他們公開道歉。對此有人說這是對傳統文化的歪曲,支持賈玲道歉,也有人認為這只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反對賈玲道歉。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ü [參考要點]:
文化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方面,近年來越來越被重視。好的文化能夠促進道德的進步,對公眾有一定的積極影響。
對于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故事被惡搞成小品。有人說這是對傳統文化的歪曲,被這樣惡搞之后,不利于積極價值觀念的傳播,也可能會給青少年帶來不良的影響。也有人說這只是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藝術本身可以讓人放松、身心愉悅,這本身也只是一種表達方式,對此也應該用一種開放的眼光看待,不必太過于上綱上線。誠然,兩者都有一定道理。但是小品出現這樣的爭議不能從一方面看起,更應該看到其深層次的原因:
第一,電視節目繁多,媒體競爭加劇。當今娛樂節目的底線也在不斷打破人們的底線,文化的娛樂化、低俗化在迎合也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第二,演員在創作中不重視文化本身的內涵。有的演員一味迎合觀眾的口味,在創作中沒有考慮到扭曲文化帶來的巨大影響。
第三,監管部門不作為。相關文藝作品缺少嚴格的準入制度和標準,監管部門在審查時可能出現問題。
第四,觀眾文化素養不高。在觀看節目時一味強調娛樂性,而忽略了其中的文化價值。
為了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各方面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第一,媒體應該良性競爭。相關的從業人員應該加強自律,出現相關問題應該及時追究當事方的責任。
第二,演員創作要有一定的標準和底線,用自己的作品傳承良好的道德品質,不僅能夠娛樂觀眾更能夠傳承中華文化。
第三,應該加強監管,相關部門要有嚴格的文藝作品準入制度和監管制度,發現問題能夠及時反映解決問題。
第四,通過宣傳提高觀眾的文化素養。借助媒體的力量宣傳正確的道德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