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幕】河南 蘭考
【解說詞】
清晨,陽光伴著早春的微風襲來,人們仿佛能聽到樹枝上新芽抽出的絲絲聲音。嫩綠的葉子告訴人們,又一個春天到了。
75歲的魏善民是這里的護林員。他說,春天是修剪樹枝的最佳時節。
【同期】護林員魏善民
你看這棵樹,比方這一枝,它生蟲了,它一生蟲,你必須得剪掉它。不剪掉它的話,整個這個樹林慢慢傳染,一傳染就不行了,這個樹林就毀了。這棵樹是焦書記親手栽的,我已經看40多年了。
【解說詞】
這棵泡桐樹是1962年時任蘭考縣委書記的焦裕祿親手栽下的。蘭考群眾為了紀念這位人民的好書記,將這棵泡桐樹親切地稱為“焦桐”。
“百姓誰不愛好官?
把淚焦桐成雨。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
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氣!
……”
1990年,習近平在福州擔任市委書記時,夜讀《人民呼喚焦裕祿》一文,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念奴嬌·追思焦裕祿》。
此后,習近平又三次來到蘭考。他不僅在這里親手栽下了一棵泡桐,還特意將蘭考作為第二批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聯系點。
【字幕】2014年3月17日河南蘭考習近平總書記參觀焦裕祿紀念館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焦裕祿精神仍然是我們現在需要弘揚、需要秉承的一種精神,因為它體現了共產黨人的精神,體現了我們黨的宗旨。475天它就凝聚成一個永恒,只要我們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只要我們還是共產黨,我們就會堅持這種精神。
【解說詞】
從陜北梁家河到河北正定,從福建到浙江,從上海到北京,一路走來,人民群眾的冷暖與期盼,黨長期執政面臨的挑戰和壓力,沉淀在習近平的心中,成為他帶領新一屆黨中央擔負起最大責任的認識起點。
鐵一般的信仰,鐵一般的信念,鐵一般的紀律,鐵一般的擔當——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對全黨的要求。
因為,只有這樣的中國共產黨人,才能砥礪前行,才能淬煉成鋼。
【推出片名:將改革進行到底第九集黨的自我革新】
【字幕】河北西柏坡
【解說詞】
歷史總是會提出一道道時代的命題。
答題者,謂之“趕考”。
“趕考”路上,新的重大考驗不斷撲面而來。
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和精神懈怠的危險、能力不足的危險、脫離群眾的危險、消極腐敗的危險,擺在了中國共產黨面前。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國內國際格局深刻變動,中國社會深刻變革,社會思想深刻變化,前進道路上不確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增多,難以預見的風險矛盾頻發和重重疊加,中國共產黨如何帶領13億人民走出歷史發展的周期律?
一個長期執政的大黨如何保持生命力?這是一道世界性的考題。
這道考題,中國共產黨也繞不過去。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自我革命的勇氣,解決黨的領導弱化、黨的建設缺失、全面從嚴治黨不力的問題。
破藩籬,去頑疾,立規矩,建制度,正風氣,全面深化黨的建設領域改革大幕由此拉開。
人們也許還記得,2012年12月4日晚上七點,《新聞聯播》的片頭曲如約響起。然而,很多人也許并沒有意識到,這天晚上,《新聞聯播》一條新聞將給未來的中國帶來巨大的撞擊。
【同期】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4日召開會議,審議中央政治局關于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
【解說詞】
十八屆中央領導集體在工作開局之初便從作風建設破題,首先從中央政治局做起。
【字幕】2012年11月15日北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
【同期】習近平總書記
我們的責任,就是同全黨同志一道,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使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解說詞】
以上率下,全黨共同行動,狠抓中央八項規定精神落實,堅決糾正“四風”。
然而一些黨員干部甚至黨的高級干部,卻背離了黨的理想信念宗旨,忘記了我們民族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韓先聰,從2013年1月起任安徽省政協副主席。在中央八項規定和反“四風”實施后,他仍多次出入高檔酒店和私人會所,違規接受黨政干部、國企老總、私企老板的宴請。在中央紀委對他宣布立案審查決定的當天,他的手機信息顯示,這一天他已有兩場約好的飯局,中午晚上各一次。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