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說的部委屬大學,指的是除教育部以外其他直屬于中央的各部委大學。
2000年以前,全國有數十所高校直屬于中央各部委管理,后來經過國務院大調整后,大部分院校劃轉到地方管理,但仍保留了部分比較特殊的院校。在這部分特殊院校中,有幾所院校雖然不是“211工程”建設系列,但是由于直屬中央各部委領導,所以各方面辦學條件一點兒也不比教育部直屬院校差。尤其是當你大學畢業時,許多用人單位公布的錄用條件是“本科生須畢業于國家重點高校或中央部委屬院校”。就連北京接受非北京生源本科畢業生就業時,也把這一點作為剛性的條件之一。
這些部委屬大學招生時,有一些專業是在二本線上投檔。
一、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一本標簽
學校的上級主管部門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央。
學校雖然屬于二本院校,但由于在提前批招生,加上校名有“中國”二字,所以每年都有許多高分考生報考,使該校成為“事實上的一本院校”。
門檻規則
學校設有13個本科專業,每年面向全國招收近千名學生。
學校在招生簡章上公開聲明:“我校面向全國招生,實行考生自由報考,參加全國統一考試,綜合考核,按當地一般院校最低控制分數線以上,提前單獨錄取的招生辦法。未被錄取者,不影響其他院校錄取。”
請注意“當地一般院校最低控制分數線”,也就是說,按照各地提檔分數的標準劃定,學校屬于二本院校,亦即所有上了當地二本分數控制線的考生都可以報考該校。至于最后能否錄取,那就看你當年的運氣如何了。
資訊鏈接
1. “學校據說是全國最小的13所大學之一,規模像高中,學生只有四千多人,與理想中大學的概念有不小差距,向往校園亭臺樓榭、湖山花樹的那種大學的同學,本院暫不能滿足你的要求。”這是一名在校生對廣大考生的忠告。
2.不要想當然地認為從該校畢業后都能到團中央工作,那早已是“老皇歷”了。如今的畢業生,與其他普通高校一樣,完全是“自主選擇,學校推薦”。如果你在畢業時沒有找到合適的單位,學校就會把你的檔案和戶口都打回到你原來的籍貫參加所謂的“二次分配”。 2007年該校本科畢業880人,其中只有85人進入各級機關工作,“靈活就業”和回原籍參加“二分”的畢業生上升到231人。
3.中國青年政治學院自成立之日起,就與中央團校一直是兩塊牌子,一套機構,同時承擔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團干部培訓的雙重職能。
二、華僑大學
一本標簽
華僑大學是于1960年由國家創辦的綜合性高等學府。學校位于中國著名僑鄉福建省泉州市,已在廈門市建立新校區。學校隸屬國務院僑務辦公室,是國家重點扶植的大學。
門檻規則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在外省招生時,除了在廣西自治區是本科一批外,其他各省均是本科二批錄取或提前批(按二本線投檔)錄取。
在本省招生時,有少部分專業在一本批次錄取,其他專業在二本錄取。具體情況如下:
面向全省招生的專業:文科有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法學、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英語、日語等近20個專業;理科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化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等30多個專業。
面向泉州招生的專業:文科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漢語言文學、英語等10多個專業;理科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化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等近30個專業。
面向廈門招生的專業:文科有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漢語言文學、英語等10多個專業;理科有數學與應用數學、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化學、生物技術、環境科學等20多個專業。
資訊鏈接
1.泉州校區(校本部)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廈門校區位于福建省廈門市;華文學院位于福建省廈門市。
2.學校雖然名為華僑大學,但是由于生源所限,華僑生實際上只占在校生的10%左右。每年招生時,“三僑一臺”考生(即歸僑、華僑子女、歸僑子女和臺灣省籍青年)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三、中南民族大學
一本標簽
中南民族大學是一所直屬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的綜合性高校,學校前身為中南民族學院, 2002年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 2006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
門檻規則
學校設有56個本科專業,每年面向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招生近五千人。其中少數民族考生約占65% 。預科只招少數民族考生。
招生批次除了在湖北、廣西、河南、內蒙古等少數幾個省、自治區按一本錄取外,其余都安排在二本批次錄取。
資訊鏈接
1.少數民族學生在錄取時可適當降分錄取,降分幅度由各省、市、自治區確定。
2.與其他院校相比,該校學費比較低,其中民族學專業免收學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