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不代表一切
武漢商貿職業學院大一學生熊彬剛入學時就“如魚得水”,他開的農產品網店生意紅火。這兩天,他作為學生代表參與學校招生。他說,自己當初填報電子商務專業,選對了。
熊彬告訴記者,他讀高中時就關注各類電商平臺,高考一結束就開始摸索開淘寶店,填報志愿時自然地選擇了熱門的電子商務專業。
“過去都是自己摸索,現在學了專業知識,感覺收獲確實很大。”他說,“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的學生可以做電商運營、視覺設計、市場運營,的確可以走很寬的路子。但一些同學也表現出對專業的‘水土不服’,入學前以為學電子商務專業就是做淘寶店的,于是沖著熱門專業來,但始終沒有興趣,入學1年對專業還是很迷茫。”他認為,選專業,個人興趣很重要,要評估自身,還要對專業做足功課,才能選準方向。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專業畢業生陳靜說,熱門專業的“熱”是有波動起伏的。以自己為例,當年就業環境較差,其實還是得看自身學習情況,不能盲目迷信熱門專業。
“冷門”里也別有洞天
中南民族大學畢業生藍柳萍說,她得知自己被調劑到社會學專業時,從未聽說過這個專業,親戚和朋友也都不知曉。
了解了專業的主干課程后,她還是留在了本專業,用課余時間選修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第二學位。“社會學專業形成了我的思維模式,第二學位則讓我找到了實際出路”。
藍柳萍回憶說,因為社會上對社會學專業缺乏認識,當年很多同學找工作時都不順利,但她最終以第二學位找到一家待遇優厚的國有企業。
同為被調劑到社會學專業的李羽已從本科讀到博士研究生,現受聘于一家研究機構。他認為,讀大學不只是學習生存技能,還應找到自己真正的社會價值。
“中國不缺一個好律師,但觀察和解決問題的人可能是稀缺的。”李羽說,“我本來填報的是法學專業,但在學習和各類調研中,我感受到了社會學專業的學術關懷。”
他說,他曾參與調研農村選舉、城中村拆遷等,每個課題都是鮮活的,能直面各類社會問題。“正是對這些問題的調查研究,才不斷推動國家政策的轉變、社會的變遷”。
李羽認為,進入大學是一個人的第三次斷奶,選專業、學專業不只是習得糊口的本事,只要學得夠扎實、夠深入,就能開辟人生的另一片天地。(記者 耿尕卓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