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上海相繼公布其2017年高考志愿填報、投檔錄取方案。新的高招方案與兩地30多萬名高考綜合改革試點的首批高中畢業生息息相關,備受關注;加之上海、浙江的試點經驗有望在全國推廣,因而更加引人矚目。
上海、浙江兩地的新的高招方案到底“新”在何處?新方案之下,中學教學和高校招生將面臨怎樣的挑戰?兩地經驗對于全國推廣新高考改革的試點意義何在?帶著這些問題,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走訪了多位一線老師和教育專家,試圖進行解答。
解碼滬浙“高招”方案
接受采訪的多位教育專家表示,上海和浙江兩地的設計思路都是在探索打破過去由高考成績主導的“一考定終身”的高考選拔模式,更加注重綜合素質評價和以人為本的選拔理念,賦予考生和高校更多的自主選擇權,這也是此次改革最大的亮點。
對于考生而言,將有更多的填報選擇。根據上海近日公布的《上海市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志愿填報與投檔錄取實施辦法》,首次明確本科志愿以院校專業組為單位設置。學生最多可填報24個不同高校的專業組,每個專業組可填報4個專業。
考生選擇權變寬的同時,高校也可以根據專業特點,提出人才培養需求。具體而言,高校可自主決定把招生專業打包成若干個專業組,但在同一專業組內,對考生選考的科目必須一致。以同濟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為例,今年所有專業歸類為三個院校專業組進行招生,第一組是要求考生選考物理,第二組是要求選考物理或者化學,第三組則不設選考科目限制。
而在浙江版方案中,報考和錄取單元更加細化,不再有報考哪個學校的說法,而是直接改為按專業填報志愿。以招生覆蓋面最大的普通本科批次為例,考生可以報考80個專業平行志愿,按成績分時分段選報。
針對兩地的方案特色,上海某高校招生辦老師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浙江省的招生方案可能會產生某些領域專業的分數極端化、差異化,比如沒有了專業調劑,某位同學如果填報的都是各高校的某些熱門專業,可能會出現都沒被錄取的情況,且前期填志愿的工作量會大大增加,所以考生要多方進行權衡;上海這邊進入專業院校組后還能進行相應的專業調劑,按照新的招生方案,學生被調劑到不喜歡的專業情況會大大減少。
同時,該老師表示,預計關于專業填報方面的咨詢將有所增加。因此為了讓考生得到更多、更有用的專業信息,學校正在消化新方案,并將對各專業方面的宣傳有所加強。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