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wǎng)6月8日訊 今年福建省高考作文題到底難不難?怎么寫才能得高分?昨日下午,本報特別邀請了六位嘉賓,點評今年高考作文。
據(jù)悉,今年有可能是福建省高考自行命題的最后一年,明年起我省高考很可能使用全國卷。因此,此次福建卷的高考作文備受矚目。幾位嘉賓認為,考生在審題方面基本沒什么難度,能很容易地進入寫作狀態(tài),但別看“走路”簡單,要“走好”并不容易,一不小心還可能掉進“陷阱”里。
關于題目 審題不難,但容易落入俗套
應永恒:相較前兩年,審題難度降低了。“近幾年福建命題導向是寫議論文,學生要寫成記敘文是比較困難的。而今年寫記敘文比較好寫,相信會有很多考生寫成記敘文。”
張嵐:題目給學生的思考空間較大,三句話談了三個問題,學生可針對其中一句話談自己的理解,也可以把三句話放在一起,探討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比如我個人理解的話,第一句話體現(xiàn)的是人生的開始,大家共同往這條路走,第二句話是關于失敗了又如何,第三句則是更升華的部分,如果能夠綜合起來談,如何面對挫敗,如何來走這條路,都是可以拿到高分的。”
陳武:三句話,老段子,也算是勵志。“路”之意象既感性又理性,但內(nèi)涵單一,外延局促,一言以蔽之:大膽地走自己的路。而去年的“空谷與棧道”象征意義則較有嚼頭。
洪文泉:一般不會離題偏題,但要寫出比較強的思辨性也很難。與往年相比,今年的作文題一反往年注重事物的對立關系,變?yōu)橹挥惺挛锏慕y(tǒng)一關系——只要走,就有路!這一轉變,可能就是陷阱。考生可能會只抓其中一句展開論述,而沒有綜合整體地考慮三句話之間的聯(lián)系。
廖廷杜:材料一很老,不經(jīng)思辨很容易落入俗套;材料二,很多人愛寫,但概念容易界定不清,很多學生可能把“錯”與“對”界定為失敗和成功,但走錯路不代表就是失敗,所以以失敗與成功來立意的話,很可能給自己挖了個“坑”;材料三,句子本身邏輯有問題,“沒有……只有”這類表達很絕對的句式,本身就不是很有科學性,很有邏輯。就像“只要你努力,肯定就能成功”這樣,屬于“偽命題”。當然所有這些問題,也是機會,考生要善于分析思辨的話,也能寫出不錯的文章。
關于寫作 想要寫好,關鍵在于怎么“走路”
張嵐:對于走錯的路如何看待,走不通還敢不敢走,有的路可能真的走不通,這個時候我們要怎么開始,如果能夠考慮到材料當中對于“路”的界定或者發(fā)展變化來做文章,那么這個學生的思路就是高明的。
陳希我:第一句和第三句講成功,第二句話講失敗對人類的意義,人類經(jīng)歷各種困境之后,才知道我們并不是那么強大,這種情況下,如何對待失敗就變得非常重要,這是人類的精神價值。如果有同學能夠把第二句話寫到這樣的高度,也是非常好的。
洪文泉:能圍繞“走”展開論述,在“走”的態(tài)度、“走”的形式等方面多做理性分析,就是一篇不錯的文章了;圍繞“走與路”展開論述,有一定思辨性,也是可以的;或者圍繞“路”展開論述,注重邏輯自圓其說,也未嘗不可。
廖延杜:路的界定不是重點,怎么走、為什么走才是重點。如材料一,考生可寫“堅持走自己的路還是從眾走他人的路”,著眼于在從眾心理喧囂沸騰的時下,要聽得到自己內(nèi)心的召喚,做清醒的行者,勇于走出自己的道途;材料二可寫“走對和走錯,不是走成和走敗”,著眼于錯如果能成為經(jīng)驗,那么新的路就有可能在這種經(jīng)驗的積淀中被開拓;材料三可寫“魯莽前沖不如三思而行”,著眼于一味魯莽前沖只是盲目自我的表現(xiàn),路橫亙在面前時,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怯行是一種自然的反射,對于去路有敬畏之心并不是壞事;相反,因為心懷敬畏,三思而后行。綜合起來寫的話,雖然并不易,但三句話都互有包容,要敢走,不怕錯,走自己的路,恰恰可以合而為一。
陳武:寫作要直面當下,與時俱進,要有熱點,“一帶一路”因此也可以躍然紙上。過分的人文關懷,對于高考這種選拔性的考試擇優(yōu)的效果將大打折扣,只有在文筆方面見真章。
關于全國卷 命題有所區(qū)別,注意多閱讀和思考
今年是福建高考自主命題的第12個年頭,明年,我省高考將很有可能恢復采用全國卷。應永恒老師認為,福建卷和全國卷在命題上是有一定區(qū)別的。“比如說今年全國新課標1卷的命題,材料本身沒有導向,而福建作文題是有導向的。我們今后的教學,就要往全國卷命題的方向靠攏,全國新課標1卷的作文題,就是學生非常好的訓練材料。”
應老師還建議,高中生應該多關注現(xiàn)實問題、社會熱點。從思辨的角度來說,現(xiàn)實問題可以引發(fā)深刻的探討,而現(xiàn)實生活中作文材料層出不窮,抓住一兩點深入討論,是作文訓練的一個方向。
張嵐老師表示,對于高一、高二的學生來講,應該更多地去閱讀,去了解社會,對自己的人生、價值觀等要有思考和感悟,注意積累這種感悟,同時把握好不同文體的寫作特征,力求讓自己的思維在高度、深度、廣度上都能夠加強,這樣,不管碰到什么樣的題目都沒問題。
嘉賓簡介——
應永恒:福建教育學院名師工作室領銜人、特級教師
陳希我:著名作家、福建師范大學教授
張嵐:福建師大附中語文教研組副組長
陳武:泉州五中語文教研組組長
洪文泉:泉州培元中學語文教師
廖廷杜:泉州城東中學語文教研組組長
2015年高考福建卷作文題
閱讀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
1.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即使你走的路是錯的,但也很有意義,如果沒有走錯路,就不會發(fā)現(xiàn)新的路。
3.世上沒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
上面的三句話,引發(fā)你怎樣的感悟或聯(lián)想?請就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或記敘文。
全國各地高考作文集錦
全國卷(新課標I)
因父親總是在高速路上開車時接電話,家人屢勸不改,女大學生小陳迫于無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慮,通過微博私信向警方舉報了自己的父親,警方核實后,依法對老陳進行了教育和處罰,并將這起舉報發(fā)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贏得眾多網(wǎng)友點贊,也引發(fā)一些質疑,經(jīng)媒體報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圍、更多角度的討論。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給小陳、老陳或其他相關方寫一封信,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上海:造就和諧自我
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系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根據(jù)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廣東:感知自然
看天光云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少了靜觀云卷云舒的樂趣。漫步林間,常看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江蘇:智慧
智慧是一種經(jīng)驗,一種能力,一種境界。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他自己的樣子。請以此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題目自擬,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天津:談“范兒”(海都高考報道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