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都是大家關注的重點,而且作文所占分值很高,同學們要認真對待,平時多做練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8高考作文預測及范文,供同學們參考寫作。
2018高考作文預測及范文匯總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十年前,有傳我國某位著名球星遭受其全明星隊友的辱罵,但這傳聞真實與否,由于當事人拒絕回應,至今仍是個謎。2016年,有消息傳出該球星要當中國籃協主席,2017年2月,消息逐步被證實,該球星先擔任中國籃協代表大會暨換屆會議籌備組組長,后經選舉,果真當選新一屆中國籃協主席。他上任不久,又有“知情人”發布的“靈通消息”在朋友圈中瘋傳,說他提出的聯賽改革方案全部遭到否決,權力被完全架空。后來經公安機關證實,此消息是一條謠言,起因是有人把個人調侃當成新聞來傳播。生活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各種的傳聞,也有時會傳播一些消息。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漏個人信息。
材料分析:本題意的核心是:如何正確對待各種“傳聞和消息”。材料從互聯網消息傳播方面選材,富有時代氣息,而提出的問題也有現實意義。仔細分析,材料主要圍繞“傳聞”“消息”列舉了三個例子:未能證實的傳聞,證實是真的消息,證實是謠言,其實就形象說明“生活在互聯網+時代,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到各種各樣的傳聞和消息。”最后以問句結束:“對此,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問題清晰思考角度較廣,圍繞“各種各樣的傳聞和消息”提出恰當的看法都是符合題意的??梢詮?ldquo;為什么”和“怎么樣”“怎么做”等方面立意:
如: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有網絡推手,也有不明就里的網民。(析原因,挖根源)
如何對待這種現象:客觀分析,理性對待。這些立意都是對的。
立意參考:
1.從消息傳播者角度來看:
(1)網絡信息傳播需要底線。“人人都有麥克風”,雖言論自由,但不可觸犯法律底線,不可為了點擊量、引起關注而傳播夸大的、片面的、扭曲過的甚至不實的消息。例如標題黨,別有用心迷惑大眾。
(2)堅守道德,切勿盲從,做個理智的新媒體時代傳播者。面對海量的信息,要學會辨別真偽,不可讓感情凌駕于理智之上,人云亦云。
2.從消息受眾來看:辨別真偽信息,勿盲從。
(1)理性對待,辨別真偽信息,勿盲從,要有自己的立場和觀點。網絡時代消息紛繁復雜,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傳播社會正能量的同時,不做虛假消息的“擴音器”。
(2)如今是一個信息過量的時代,篩選有用信息,與信息愉快相處,是我們要學會的一項技能。
(3)不盲從“傳聞”,但要從“傳聞”中捕捉事物發展的趨勢(方向)。“春江水暖鴨先知”,“走得快、好世界”等俗語,印證了有時候要化“傳聞”為有效信息的導向作用。
3.從消息管理來說:
消息傳播需要法律法規的監管,網絡雖是一片自由的天地,但要有一個底線,這個底線就是法律。
優秀范文:互聯網+,理性接傳
網絡上關于某位著名球星的信息此起彼伏,有的無稽、有的輕率、有的捏造。這固然表現了人們對明星的關注,但同時,我們也須深思:互聯網+時代,對信息的接收和傳播,我們是否足夠理性?
理性基于嚴肅的邏輯推斷,它所體現的冷靜、全面、精密、嚴謹,恰與情緒、片面、粗疏、隨意的感性對立。感性也許富于爛漫的詩意,但理性更接近嚴肅的真理。而成熟的生命形態,總是不斷消磨感性、提煉理性而走近真理的。觀察一個人、一樣事物、一個國家是否屬于成熟形態,往往可以由它的理性度來判斷。譬如我們如此關注那位著名球星,不斷在互聯網上接傳他的信息,而這些信息多屬無稽、輕率與捏造。那么,我們可以判定:這是非理性、非成熟的互聯網+生命形態。
這是一種低級的生命形態。感性橫行,理性缺位,這在任何時代都非好事,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的當下。互聯網+意味著我們活在一個生活與互聯網高度融合的時代,簡而言之,就是生活即互聯網,互聯網即生活。這樣,互聯網+時代的信息接傳,以其即時性、全域性、海量性的特點,全面、細致、深刻地影響、塑造著我們的生活。身處此時代,若不能理性接傳信息——可怕啊!
當某著名球星遭受隊友辱罵的無稽信息在網絡散布,當其要當選籃協主席的機密信息被輕率泄露,當其方案被否決、權力被架空的假信息瘋傳,我們的非理性,給事件各方帶來不必要的困擾與傷害。而這些,其實都可止于理性:只要我們稍微理性,即可知這些信息不宜傳、不該泄、不能造。
互聯網+,理性接傳。這理性,其實是我們接傳信息的防火墻,防止我們沖動與盲目。它的冷靜、全面、精密、嚴謹,將使我們接傳信息時,合情合理合法,而不會悖情悖理悖法。反思這些年的“板藍根事件”、“碘鹽事件”、“秦火火事件”、電信詐騙事件以及“藍瘦香菇”、“吃瓜群眾”、“標題黨”、“鍵盤黨”等,我們確實需要培養一種理性接傳信息的基本素養。它將使我們超越感性的低級階段,而走向基于理性判斷的成熟的互聯網+生命形態。
而要做到理性接傳信息,歸根到底,需構建我們國家與民族的理性精神。中國古來便是一個詩的國度、散文的國度、人文的國度,但如此輝煌燦爛的偉大文明,比之于歐美,我們確實弱于基于科學知識與嚴謹求證的理性精神。很難想象,現代歐美會發生“大躍進”、“文革”式的荒謬;也很難想象,歐美民眾會相信“板藍根治非典”“碘鹽防核輻射”的謠言。所以,要做到理性接傳信息,除了需公檢法部門強力干涉,抑治不實、非法信息外;更需要我們個人的理性自覺,以及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對科學知識、理性思維的倡導與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