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
1.關注社會熱點
針對考生如何在這類作文中拿高分,精華學校語文名師梁德海則表示,學生平時就要關注社會熱點,積累素材,如果考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就很難應對。
2.扎實寫作基本功
河北滿城中學教師吳志輝認為,近年來促多高考作文命題都與我們與社會生活熱點緊密相關,考生不會無米下鍋,也無虛構胡編的必要。大的方向講,應該沒有什么問題。可是,由于受到外在形式的沖擊,在考場有限的時間內寫出有深度、有文采的文章還需要扎實的基本功。
[啟示在哪里]
河北滿城中學教師吳志輝認為,近幾年的高考作文材料不但凸顯了現實感,而且無一例外都注重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社會認可的傳統文化觀念和當今高速發展的社會需求發生碰撞的地方,對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幸福觀的理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等很多方面都可以通過典型的社會現象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看來,這些都可能是2017高考語文作文的命題方向。
特點二:重視“閱讀”
[試題梳理]
2016全國Ⅱ卷:
2010全國Ⅱ卷:
2006年全國Ⅱ卷:
[專家解讀]
西安交大附中馮雋老師表示,這類作文旨在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閱讀價值觀,屬于限定性材料,一改以往作文審題寬泛等弊端,重視對學生認知思考、情感體驗的調動,強調學生講真話、談真情。
馮老師以16年全國二卷“語文素養”為例,對該類題型進行了解讀。材料中提供的三個角度,要求任選其一,審題難度縮小,每個角度學生都有話可說。課內有限閱讀角度引導學生關注教材,糾正長期存在的語文教學教考分離的認識誤區;課外大量閱讀角度引導學生廣泛閱讀、深厚積累,超越課內知識的限制;社會實踐角度注重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這部大書,貼近自然、走進社會,以一己之身感受體驗,強調知與行。
培養語文素養三個途徑都很重要,認識各有側重,將三者結合,談三者關系符合高考作文對辯證思考的要求,但命題中要求三選一,可能是命題者出于對考試時間、考場作文篇幅限制的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