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學來廈門不是游玩、參訪的,而是真正的實習之旅,透過大陸實地研習,今后將成為協助臺灣產品登陸的棟梁之材。”廈門臺企李時珍醫藥集團總裁林朝輝7日對其組織前來廈門實習的12名臺灣學生“諄諄教誨”。當天,“2014屆李時珍醫藥集團臺灣研習生始業式”在該集團舉行。隨后,12名經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嚴格甄選的臺灣優秀學生,在這里開始45天的實習生活。
這并非臺生第一次到廈門實習。記者發現,臺生利用寒暑假來廈門或者大陸游學或者實習“充電”,已成近年來兩岸交流的一種新趨勢,不僅臺企接納他們,不少大陸企業也向他們敞開大門。“震撼”“充實”是他們提及最頻繁的兩個詞匯。
隨著大陸經濟的發展,臺灣人才西進求職也漸成潮流。臺生提前“充電”,既可學習具體技能,也可拓展視野,但更多的可能是為未來登陸做準備,至少成為協助臺灣產品“登陸”的棟梁之材。
臺生攜專利來鷺“充電”
7月,暑假正開始。對于臺生林凱萱來說,這個暑期的收獲不同以往。來自高雄醫學大學的她,這個夏天第一次跨越海峽,把畢業前的最后一次實習生活留在了美麗的鷺島。與她同行的還有另外11位來自臺灣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嘉義大學、銘傳大學的優秀臺生。45天里,他們被安排了藥店實習、市場調研、創業計劃競賽等多項實習內容。他們中不少人還帶來了自己的專利和項目策劃,希望能在大陸找到銷路。
林凱萱目前被安排在國大藥房廈門江頭一個門店實習。學化妝的她這次帶來的是一個項目策劃,希望能幫一個臺灣化妝品在大陸“上市”。而她所在的高雄醫學大學,這次帶了兩項專利項目過來,就是看中大陸市場,希望未來能產業化。林凱萱說,在大陸實習期間,她將努力學習臺企的營銷方式,做好市場調研,盡快完善項目策劃案,并通過臺商的人脈關系找到產品的銷路。
此次已是李時珍醫藥集團第四年組織臺生“登陸”實習。林朝輝告訴記者,與往年不同,這次臺生帶來5個專利來尋求“孵化”,未來集團會根據專利的特點進行評估,再確定這些專利可否納入集團的生產與銷售計劃
里,目前主要先讓學生學習大陸政策法規,并調研產品上市的“通路關”,也就是“可賣否”,從線上銷售和線下推廣分別去尋找機會。“臺灣學生們也對這次研習十分期待。”他說,作為一個在大陸扎根的臺灣人,能為故鄉做點事心里很高興,同時,臺灣學生的到來,會帶來新鮮的觀念、想法,對企業的發展也會有所助益。
“西進”研習漸成臺生風尚
到李時珍醫藥集團研習的12名臺生,費用不用自己掏。記者發現,自2007年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舉辦的臺灣大學生赴大陸臺商企業研習活動以來,如今前往大陸研習已成為臺灣學子的時尚選擇之一。除了高校學生外,更有中職校的學生加入這一陣營來,其中有不少是自費前來的。
7月7日,臺灣高雄市私立大榮中學24名飛機修護科學員前來廈門太古培訓中心學習《維修基本技能》課程,為期23天。待明年暑假再進行27天的學習后,他們就可以參加考試,合格者將獲得中國民航局認可的維修基本技能培訓證書。
這并非大榮中學第一次組織學生來太古學習。此前,學校已經組織過兩批學生前來太古,進行短期游學,此次算是真正的學習。2013年11月,太古與大榮中學簽署了《產學合作》協議,約定由太古為大榮中學飛機修護科學生量身定制寒暑期課程,從最基本的飛機維修知識到飛機維修標準工藝施工、再到飛機系統測試,目視檢查和故障排除技巧等方方面面。
“報名時學生十分踴躍,”大榮高級中學飛修科主任謝明奇說,中職生飛修專業在臺灣要去實習不容易,能到擁有很先進維修設備的太古實地學習,機會特別難得,“拿到培訓證書后,學生就可在大陸考‘CCAR-66’航空執照,拿到執照后,在臺灣會很吃香”。
記者了解到,臺生來廈門實習,多數是到臺企,但也逐漸有陸企接納臺生。此前,廈門上古文化藝術館甚至還與臺灣藝術大學簽約,協定合作共建教學實習基地,成了廈門和臺灣校企合作共建的首個教育基地。
或成未來赴陸工作跳板
來大陸學習、實習,大陸的快速發展讓臺灣學生震撼,不同的社會和生活也給他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更重要的是,通過實習,他們找準了自己的位置,也拓寬了自己的眼界,對自己未來的規劃清晰了許多。
“U盤原來是隨身碟,土豆不是花生,而是馬鈴薯。”來自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的碩士生王雋方說,到大陸實習,才發現在同文同種的對岸,還有這么一些差異。不過,親眼看到大陸的發展和變化,他感到很震撼,“比我想象中的好過好幾倍”。他希望能在實習中,有更多的機會跟大陸同齡人交流,開闊眼界。
來自高雄的吳宇唐今年是第二次來到太古學習,但是他表示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特別是電子維修這塊,學習到很多在臺灣到高年級才學到的,等于提前預習了。”吳宇唐笑著說,廈門的語言、生活習性跟臺灣十分相近,這里的飛修水平又很高,他并不排除畢業后來廈門工作的可能。
在臺灣臺北經營管理研究院院長陳明璋看來,越來越多臺生爭取到大陸實習,并當成日后到大陸工作的跳板,主要是因為大陸市場大,工作機會多,升遷管道暢通,加上幾乎每年可調薪一成,自然令臺生趨之若鶩。他說,讓臺灣大學生西進大陸實習,既為了開闊學生們的眼界、增進兩岸的交流,也希望讓這些大學生未來成為臺商在大陸發展的后備人才,促進兩岸共同發展。
謝明奇也認為,臺灣很多產業外移,就業機會相對減少,來大陸尋找發展機會已成了不少臺灣學子的選擇之一。而林朝輝則表示,臺企在大陸用人基本上可以完全本土化,但是對臺干還是有需求的,“臺干跟陸干的薪資現在差不多,但臺干離職率比較低,讓臺生到大陸實習,也是為臺企儲備人才”。(記者 林世雄 林澤貴鄧婕 通訊員 梁慧穎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