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通過微博爆料稱,有人通過一款熟人間網絡借貸平臺提供“裸條借貸”,即進行借款時,以借款人手持身份證的裸體照片替代借條。當發生違約不還款時,放貸人以公開裸照和與借款人父母聯系為手段,脅迫借款人還款。
網友群流出的裸條借貸的女孩照片
周利率高達30%、要求借款人拍裸照作為抵押、以公布裸照來威脅借款人還款……種種令人瞠目結舌的事實,引起人們對校園借貸亂象的極大關注,這種扎眼的裸條借貸條例中又暗藏著怎樣的貓膩呢?
裸條借貸黒鏈揭秘一:網貸平臺“掛羊頭、賣狗肉”
“無擔保、無抵押,當日放款……”在一些大學校園內、微信朋友圈、QQ群里常見此類誘人的貸款廣告。借貸公司聲稱手續簡單,只需提供身份證、學生證和一張銀行卡,再留下老師、同學的電話即可,無需任何抵押就能放款,少則幾百元,多則上萬元。
而后,這些校園借貸廣告頻出新招,從起初的“無擔保、無抵押”變為觸目驚心的“拍個裸照,立等可取”。其實,有人明知道這其中暗藏貓膩,但還是有人被一些無法控制的因素所蠱惑。
許多網上金融借貸平臺頭頂“資助困難大學生”、“支持大學生微創業”等名義給學生借款,實際上卻是做著“掛羊頭、賣狗肉”的行當。一些實在沒有能力還款的學生,在幾番威逼利誘下,甚至變成了這些平臺的“下線”,通過微信、QQ、貼吧等多種渠道,向身邊的同學推薦裸條借貸此類貸款。
然而,這些校園網絡借貸平臺大多存在“信息審核不嚴、高利率、高違約金”的特點,學生容易陷入“裸條借貸”、“高利貸”、“連環貸”的陷阱。
裸條借貸黒鏈揭秘二:各種借貸平臺快成騙子聚集地
國內大學生信用卡市場的火爆起于2004至2009年之間。2009年,銀監會發文禁止銀行向未滿18歲的學生發信用卡,已滿18歲的學生要成功申請信用卡,須經父母等第二還款來源方書面同意。 此后,各大銀行紛紛叫停大學生信用卡業務,校園網貸開始在高校“跑馬圈地”。
從2014年開始,趣分期、分期樂、愛學貸、名校貸等多家專門針對大學生的信用貸款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這些借貸平臺,有的可直接提取小額貸款現金,有的提供分期購買手機、電腦等產品的服務,特點是零門檻、放款快、手續簡單,只要有學生身份,就可以申請信用貸款。
據統計,僅是在互聯網上為學生提供貸款的平臺就可分為三類:一是滿足大學生購物需求的分期購物平臺,如愛學貸、趣分期等;二是單純的P2P貸款平臺,比如借貸寶、宜人貸、名校貸等;三是阿里、京東、淘寶等傳統電商平臺提供的信貸服務。
然而,隨著校園貸款被越來越多學生接受,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在P2P貸款中,放貸者與大學生的溝通方式眾多。此前,一名裸條借貸者稱剛開始與對方是通過支付寶借貸的,后來轉移到借貸寶。也有公司瞄準了學生容易申請校園貸款的契機,加之學生對個人信用普遍缺乏重視,專門招募學生在平臺上幫公司分期付款買iPhone,以微薄的兼職費作酬。
裸條借貸黒鏈揭秘三:高額逾期管理費是罪魁禍首
最后再說說裸條借貸所涉及到的費用,除了利息,中間還疊加著手續費、押金、中介費、逾期管理費等費用。
所謂的“逾期管理費”就是借貸機構向違約借款人收取的一種合理合規的懲罰性管理費用,是金融機構在進行借款交易時采用的一種慣例性約束手段。
比如a把錢借給b,b借給c,一直到y借給z的話,假如z還不起了,其他人逾期,都是要交逾期管理費的。可以說,1萬塊錢在這個鏈條上就有可能背負100萬的債。有網友稱由于協議太長,沒有仔細閱讀就簽字了,也不知道有這么高逾期管理費。而且,據了解,很大一部分背負巨額債務的人是因為被動逾期。
裸條借貸放款者在多個互聯網借貸平臺提供服務,但大多為私下交易,互聯網平臺只是一個幌子,或者是變相隱藏的手段。
因而,在這些裸條借貸、高利貸、利滾利等校園借貸亂象的背后,折射出監管的缺位。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黃孝武說,目前針對校園網絡借貸方面沒有一套嚴格的標準,相關法律法規尚不健全,導致監管處于盲區。尤其當校園借貸行為一旦轉變為線上接頭、線下交易時,監管就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