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從2012年服飾紡織行業的庫存危機就一直持續,由于消費需求持續不振,服裝行業簡單粗放的外延擴張模式暴露出了弊端,大量傳統服裝企業紛紛關店避難。加之互聯網孵化了眾多服裝品牌,俘獲了不少消費者挑剔的心。
眾多服裝上市公司,為擺脫其主業帶來的萎靡蕭條,開始一系列改革,募集資金投資實體產業,尋求自救。下文為你盤點“不務正業”的服裝品牌,這些舉措或許為行業提供思路。
大楊創世:出售服裝業務175億借殼圓通上市
公司簡介:
大連大楊創世股份有限公司,創建于1979年9月,專注于生產和營銷各類中高檔服裝產品。2000年6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013年國家主席習近平偕夫人彭麗媛共同出訪俄羅斯,習近平主席所穿服裝被疑是由大連大楊創世股份有限公司生產,使一周內該公司股票三次漲停。
創始人:李桂蓮
跨界之舉:
2016年3月22日,大楊創世(600233)(600233)發布公告,圓通速遞將以175億元的價格向其借殼上市。停牌三個月的大楊創世披露重組預案,這家以服裝起家的公司擬出售自身服裝制造資產,同時發行股份收購圓通速遞全體股東股份。
交易完成后,公司主營業務由服裝生產變為快遞業務,圓通速遞實現借殼上市。公司控股股東變為蛟龍集團,而圓通喻會蛟、張小娟夫婦成為實際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