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金土災區日記】在災區生病 還差點墜下山崖
泉州志愿者在災區賴金土日記{7}本報記者 李賢斌 葉碧玉 黃曉燕 李曉蓉 陳冷冷 楊炯 鄭道森楊梅香 蘇琳 陳金蘭 鄭友賢 謝向明 田米 見習記者 莊亦燁 通訊員 陳群峰 陳振星 藍張婧 呂宏 賀彥豪 魏欣 李實
4月21日 陣雪轉雨夾雪
今天的狀態不好,嘴唇撕裂。一邊耳朵從昨天早上就開始痛,感覺熱乎乎的,但連碰都不能碰,一觸摸就疼。
昨天天氣很糟糕,大雪夾冰雹,我當時在山上發物資,受了點風寒,有點感冒了。也可能跟連日來沒休息好有關。前晚為等西寧來的一批物資,直到凌晨4點才睡,8點又起床發物資。
因擔心自己得高原反應,在朋友勸說下,剛好西寧有批物資也需要我過去協調,昨晚在暴風雪中,我搭乘一輛運送藥品到災區的順路車回西寧。途中發生車禍,車子差點墜下山崖。
回西寧途中 路滑差點墜山崖
昨天發完1000箱方便面和250箱礦泉水后,傍晚有輛車回西寧,我和另一名志愿者搭上了這輛順路車。這是輛運送藥品的車,開車的是位老總,青海人,他和他的朋友輪流開車。
從玉樹回西寧有800多公里,路況很不好,又遇暴風雨和冰雹,路上結冰,車子容易打滑,走得很慢,時速只有30多公里。
一路上,我們一直走在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路上不敢停,害怕山體滑坡,也怕熄火后車子啟動不了,兩個司機輪流開車,我和另一名志愿者輪流陪開車的司機說話。司機在災區沒休息好,人很困乏,害怕開著開著就犯困,要我們一直陪著聊天。我太想睡覺了,但不行,實在困的時候,就使勁掐自己的人中,抓頭發,實在不行就用力拍打自己的臉。
今日凌晨3點多的時候,車子經過巴顏喀拉山,在一個轉彎的地方,視線不好,突然車輪打滑,車子朝路邊沖出去,司機連踩剎車,但無濟于事,我被突發的一幕震醒,心想這下完了。沒想到,一個重度撞擊后,車子最終停了下來。原來,車子撞在了路邊的護欄上。司機告訴我,這地方常有車子掉下山崖。
這一路上,我再也沒睡意了。老天保佑,算是撿回了一條命。
老人一家8口遇難 揮淚送別志愿者
“N+1”志愿團隊中,專門負責孤兒和困難老人、小孩登記的,是一名叫何娟妮的陜西女孩,她的小組有3名當地志愿者,這樣能排除語言障礙。
登記走訪工作很艱難,玉樹不像南方,這里海拔4000多米,空氣稀薄,爬山時,走幾百米就喘氣,不敢走太快,這幾天氣候惡劣,不是下雨就是下雪,村子又分散,效率不高。我的目標是,不求一天要登記多少人,但求走過的地方,不丟下一個最困難的人。
盡管困難很多,志愿者的責任心卻很強,截至今天傍晚,已經登記核實了13人,有孤兒,也有困難老人。玉樹縣結古鎮扎西大同村有個叫桑尕的阿婆,60多歲,她一家在地震中死了8人,如今就剩她一人了,什么也沒有。地震發生時,她的老伴、兒子一家三口、女兒一家三口都被倒下的房子壓死了。當志愿者見到這位老人時,都哭了。何娟妮給老人留了一些方便面和水,通過當地志愿者翻譯,告訴老人一定會幫助她。
走出那個村子時,老人來送行,看到老人流淚,每位志愿者都哭了。揮手告別時,老人單薄的身子,身后成片的廢墟,像烙鐵一樣,深深印記在志愿者的心里。
未來幾天,登記核實震區的孤兒和困難老人小孩,仍是一項緊迫的任務。
步行十幾公里山路 派出所所長求助
前天下午發完物資返回玉樹體育場落腳點時,有個志愿者帶著一名警察來找我,對方自稱是當地一個派出所的所長,步行十幾公里山路來求助,說是地震后房子倒了,有幾百名群眾都擠在派出所內外,希望能給他們一些帳篷。
我把此事記在了心里,但必須核實。昨天,風雪中,幾名志愿者前往核實。地震后,路塌了,只能步行上山。十幾公里的路,來回要4個多小時,不停地走,仍覺得冷。氣候不好,還要提防會不會有余震發生,路邊山崖上的石頭會不會掉落。
經核實,情況確實糟糕,有200多名群眾缺帳篷,至少得20頂。因為缺帳篷,村民們只能擠在一起,一頂正常只能容納七八人的帳篷,擠了二三十人,晚上睡覺臉對臉,頭頂腳,連轉身都困難。
我決定幫幫這些人。昨晚離開玉樹前,我找到了玉樹州紅十字會,要求支援20頂帳篷。對方手頭上也缺帳篷,但表示會盡力想辦法。我今天回西寧,也在為這20頂帳篷的事奔波。現在災區不缺食品,但還缺帳篷。
版權聲明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回到頂部
電話:0595-28985153 傳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田安南路536號五樓
CopyRight ?2020 閩南網是由福建日報社(集團)主管 版權所有 閩ICP備1020650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35120190010
閩南網擁有閩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閩南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