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醉山里茶飄香,甘甜潤滑草木間,春露一杯滌塵凡.....
在閩中大田
藏著一種名為“美人”的茶
究竟是怎樣的茶
能擔得起這樣的名稱?
01
“人做一半 蟲做一半”
在大田的高山茶園,如果你仔細觀察茶樹嫩葉的背面,可以看到一種極小的飛蟲在刺吸鮮汁,別吃驚,這就是大田美人茶香味獨特的奧秘所在——
“人做一半,蟲做一半。”
小飛蟲其實就是小綠葉蟬(又稱浮塵子)。
每年的小滿至芒種期間,天氣時晴時雨,大田高山茶園里迎來“昆蟲盛宴”。漫天飛舞的小綠葉蟬自由穿梭在茶樹枝芽間。
小綠葉蟬,喜食茶樹嫩葉中的汁液,被其叮過的芽葉會本能地開啟防御機制,在傷口處分泌水解酶,合成萜烯醇,吸引其天敵前來。
后來,人們發現小綠葉蟬刺吸的茶青,經獨特工藝制作后,遺留在茶葉上的口水印記,會慢慢經酶轉化出蜜蜒香,具有獨特、醇厚的果香蜜味,推向市場后頗受青睞。
于是,為謀求美人茶這種獨特的味道,茶農們也開始喜聞樂見“茶蟬”的和諧相處。
很多昆蟲是小綠葉蟬的天敵,但人們在觀察中發現,海拔越高,晝夜溫差會加大,可以有效抑制昆蟲的繁殖。而小綠葉蟬的溫差耐受能力強,能夠適應一定的海拔高度……
大田位于福建中部,屬于高山縣。茶園的海拔高度在800米到1200米之間,境內海拔超過1000米的山峰有175座。
既適宜小綠葉蟬的生存,也使之鮮有天敵。
茶園若要吸引小綠葉蟬的聚集,需要為它營造出良好的生存環境,施灑殺蟲的農藥是不可為的。
而且,小綠葉蟬叮咬茶葉后,還需要到草叢“休息”。所以,茶樹的生長環境要做到不砍樹、不除草。
高海拔、不使用農藥、施用有機肥、套種綠肥,這種環境下“茶蟬一味”,培育出的有機茶,為制作出優質的大田美人茶,提供了可靠的保證。
02
東方韻味 緣結兩岸
一盞美人茶,緣結兩岸情。
大田美人茶的興起,源于“東方美人茶”的引入。
美人茶19世紀原產于臺灣,原稱膨風茶(“膨風”是當地俚語“吹牛”之意)。
相傳早期有一茶農因茶園受蟲害侵食,不甘損失,乃挑至城中販售,沒想到竟因風味特殊而大受歡迎,回鄉后向鄉人提及此事,竟被指為吹牛,從此膨風茶之名不脛而走。
據傳,100多年前,英國茶商將膨風茶呈獻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由于沖泡后,猶如絕色美人漫舞在水晶杯中,澄黃透亮的色澤和醇厚甘甜的口感,女王品嘗后,贊不絕口,因其來自東方,賜名“東方美人茶”。
上個世紀90年代末,臺灣茶農在多方考察后,發現大田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與生態環境,極為適合“東方美人茶”這一茶產品生長。
1998年末,大田第一家臺資茶企——福建省大方廣茶業有限公司落戶,美人茶在大田的歷史由此開啟。
雖然美人茶在大田的時間只有二十幾年,但大田茶葉種植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年間(1086年),陽春村普照堂僧人開始種茶。南宋隆興二年(1164年),大仙峰巖寺“崇圣巖”,僧人在寺院周圍種茶供佛,禪茶名聲漸顯,受到世人的推崇。
640多年前,元代《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的作者,大田縣廣平村先賢郭居敬的《百香詩》之一《茶》問世,這是大田現存最早的茶詩。
明萬歷1611年,《大田縣志》就有關于茶葉貿易的記載。縣內的濟陽鄉,是閩西北—閩中—閩南—海外這條海絲茶馬古道上的茶貿重鎮。
清康熙年間,文淵大學士李光地將大田武陵雪山茶作為珍品進貢朝廷。
清末至抗戰前,大仙峰茶葉馳名海內外,縣內開設茶館七十二處。
《辭海》對大田茶葉記載“大田在福建省中部,尤溪上游,戴云山西側,明置縣,農產品有稻、甘庶、麻、茶葉等特產武陵綠茶”。
大田茶事亦載入《康熙字典》。
秉承當地深厚的傳統制茶技藝,又經過二十幾年的選育培植,大田美人茶的口感不斷優化,逐漸成為茶中新寵。
大田美人茶制作工藝在六大茶類中最繁雜、最講究,須手工采摘“一芽一、二葉”之嫩茶,經“萎凋→涼青→做青(搖青←→涼青)→發酵→殺青→回潤→揉捻→烘干”等工序精制。
由此制成的茶葉呈明亮鮮艷的白、青、褐、紅、黃五色,當沸水入瓷杯,葉芽舒展,旋轉飛沉,一如少女翩躚起舞。
03
打生態牌 走綠色路
“大田是高山茶區,品質好,高山茶的前景非常好。”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陳宗懋曾表示,大田美人茶與一般工藝茶的味道不一樣,芳香馥郁。
經過二十幾年的探索,大田生態茶產業蓬勃發展,產茶鄉鎮從4個拓增至18個。
立足高山生態資源,大田堅持打生態牌,走綠色路,精心呵護高品質茶葉生長的一方凈地,獲評“中國高山茶之鄉”、國家級茶葉標準化示范縣、全國十大生態產茶縣等稱號。
當地在高山茶園大力推廣“前埂后溝緩坡臺”和梯壁植草等模式;在種植密度低的區域適當補植套種桂花、木荷等樹木,增強茶園水土保持能力;創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5.1萬畝。
與此同時,大田還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文章,不斷加快茶旅融合發展。
2019年,大田縣成功創建首個AAAA級景區大仙峰茶美人景區,這是國內首家以“高山茶”為主題,融文化體驗、文創展示、休閑度假等功能為一體的茶景區。
2022年2月,大田美人茶文創園開園。
利用這一園區,大田舉辦全國美人茶斗茶賽等系列活動,開展茶詩、茶歌、茶故事和制茶大師評比、茶葉包裝設計等各類茶事比賽,提升大田美人茶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美人茶成就了一方產業,并不斷浸潤著城市的發展氣質,將茶與經濟糅合成推動大田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不竭動能。
一片葉子成長為一個產業。
目前,大田全縣茶葉種植面積已達10萬畝,全產業鏈產值39億元。其中,全縣共有適制大田美人茶面積7萬畝,占全國美人茶產量七成以上。
“中國美人茶之鄉”的稱號,實至名歸。
作者:大田縣融媒體中心 葉長江、林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