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力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
——訪三明市委書記黃如欣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11次深入三明調研指導,2021年3月23日,第12次深入三明考察。同年,三明被列入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三明如何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三明市委書記黃如欣。
記者:三明如何持續推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走深走實?
黃如欣:三明作為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關注的老區蘇區,我們將帶著感情、帶著責任,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合一,把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對三明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結合起來,按照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部署和省委書記周祖翼來三明調研講話精神,全力推進經濟發展高質量、改革創新高效能、開放合作高水平、生態環境高顏值、人民生活高品質、黨建引領高標準,奮力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努力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彰顯三明擔當、展現三明作為。
記者:作為中央蘇區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三明開創了醫改、林改等“三明經驗”。在新征程上,三明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更好推動發展?
黃如欣:習近平總書記去年來三明考察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改革,總書記強調“要繼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均衡布局優質醫療資源,改善基層基礎設施條件,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沒有1,再多的0也沒有意義”。三明醫改已經走過整整十年,較好地解決了“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下一步三明將聚焦“治未病”“看好病”“大健康”,推動醫改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突出抓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在鞏固“三醫聯動”等改革經驗的基礎上,把提升醫療質量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施好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依托市第一醫院生態新城分院建設區域醫療中心,持續深化同中山一院、廣安門醫院和上海知名醫院合作,不斷提升醫療質量和水平。突出抓中醫藥深度融入醫改,加強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合作,推動中醫藥“事業+產業”協同發展,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水平,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突出抓“無紅包、無陪護”醫院創建、醫共體提質擴面、醫防融合機制創新、全民健康管理示范縣創建等工作,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努力實現“疑難雜癥在市里解決,常見病、多發病在縣里解決,頭疼腦熱在鄉村解決”。
習近平總書記對三明林改也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指出“三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很有意義,要堅持正確改革方向,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積極穩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創新,探索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力爭實現新的突破”。我們將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堅持林改惠民導向不動搖,全面落實林長制,加強與中林集團等龍頭企業合作,更好發揮福建沙縣農村產權交易中心平臺作用,引入國資國企力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康養等業態,促進林產“接二連三”,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進一步推動“林業發展、林農增收、林區繁榮”。與此同時,我們將持續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牢固樹立“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理念,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三明未來發展的重大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嚴把生態環境準入關,扎實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通過引入有實力、有定力的戰略投資者,培育做大生物醫藥、文旅康養等產業,全力推動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記者:三明是我省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下一步如何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黃如欣: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統籌產業結構調整,協調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為三明這樣的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三明將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實行“一企一策”“一業一策”,扶持現有企業技改升級、增資擴產、股改上市,推動鋼鐵與裝備制造、新材料、文旅康養、特色現代農業等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加快氟新材料、石墨(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集群化、規?;l展。特別是以更大力度推進礦產資源保護開發利用,發揮國有企業作用,積極與戰略投資者、上市公司深度合作,做實“兩集中一拓展”,努力把產業鏈、價值鏈高端環節留在三明。以更大力度推進園區平臺整合提升,堅持集團化發展、市場化運作,完善“一區多園”管理模式,建立健全資源統籌、招商聯動等機制,提升園區競爭力和招商吸引力。以更大力度推進旅游資源整合提升,抓好環大金湖旅游度假區規劃建設,對接自帶客流資源的文旅龍頭企業,拓展商務旅游、森林康養、研學培訓等業態,做旺高端旅游消費、做強文旅經濟板塊。
記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作為山區市,三明將如何推進鄉村振興?
黃如欣: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來三明考察時強調“鄉村要振興,因地制宜選擇富民產業是關鍵”,同時要求“沙縣小吃在現有取得成績的基礎上還要探索、還要完善、還要辦得更好,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繼續引領風騷”。我們將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把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關鍵,大力發展沙縣小吃等特色富民產業。更加注重富民與強市一體推進,按照“強二產、帶一產、促三產”的思路,拓展上下游產業鏈條,推動沙縣小吃產業集群發展、融合發展。更加注重標準化與連鎖化一體運作,進一步打響沙縣小吃的核心產品、品牌、文化,加快培育發展加盟店、示范店、旗艦店,健全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政府搭臺、小吃業主受益,為促進共同富裕探索一條可復制的新路子。
同時,充分發揮市農科院作用,加快水稻制種、生態茶等產業發展,打造區域公共品牌。通過打好“組合拳”,促進村集體、村民“雙增收”,推動農業強起來、農民富起來、農村美起來。
記者:上海三明對口合作關系確立后,兩地間的互訪交流往來更加頻繁,這篇文章將如何續寫?
黃如欣:與上海對口合作,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三明的重大歷史機遇。這段時間以來,滬明對口合作全面展開,雙方市、區(縣)兩級開展多層次、多領域互訪,建立常態化對接合作機制,落地實施錦江國際度假酒店、三鋼智能制造、藥物研發生產基地、三元智能裝備產業園等項目,沙縣小吃入駐上海市政府機關食堂,三明農特產品在上海上線銷售,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我們將倍加珍惜機遇,堅持借梯上樓、借船出海,互利互惠、合作共贏,聚焦建設新滬明合作示范產業園、打造上海“后花園”、優質農特產品進入上海市場、教育衛生事業深度合作、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等重點領域,實施一批標志性項目,加快融入上海產業鏈建設,努力實現“援市促省”,全力打造新時代對口合作典范。(記者 方煒杭 見習記者 馬丹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