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囑托,全力做好“四篇文章”
——訪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賴軍
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時,親自為平潭擘畫了“一島兩窗三區”戰略藍圖。八年來,平潭緊緊圍繞這一戰略定位,全面加快開放開發。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后,平潭如何貫徹落實并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近日,本報記者專訪了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賴軍。
記者:作為黨的二十大代表,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的報告,請談談平潭國際旅游島接下去打算如何做好“旅游”這篇文章?
賴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平潭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發展潛力巨大。下一步,我們將以“國際風范、青春時尚”為主線,搭建文旅經濟新平臺,培育國際旅游業態,建設具有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旅游目的地,力爭到2027年接待游客規模超1200萬人次,旅游收入超15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5%。
塑造高辨識度的旅游形象,依托蔚藍的大海、燦爛的星辰、優質的空氣質量及海上藍眼淚、日出日落等特殊資源,營造清新、浪漫、空靈的旅游意境。打造高品質的品牌活動,依托環湖城市賽道、國際風帆運動訓練基地和國際汽車文體科創園等項目,常態化舉辦賽車、風箏沖浪、棒壘球等高端體育賽事和各類音樂演出、會議展覽活動。建設高標準的旅游設施,(下轉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持續改善提升景區道路、停車場、集散中心等基礎設施,構建“快旅慢游”綜合交通系統,完善高端酒店、精品民宿等多元住宿體系。提升高質量的市場服務,積極創建國家5A級景區和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布局契合游客需求的主題酒吧、咖啡館等休閑消費業態,升級“暢游平潭”APP,優化國際化旅游語言環境。
記者:作為距離臺灣本島最近的地方,平潭是全國唯一的對臺綜合實驗區。平潭計劃怎樣做好“對臺”這篇文章?
賴軍: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我們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繼續致力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完善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推動兩岸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下一步,我們將以“往來便利、深度融合”為主題,深入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快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先行區,力爭到2027年,對臺貿易往來貨值突破400億元,占閩臺貿易30%以上。
便利嵐臺貿易往來,加密對臺貨運直航航線班次,完善港口和物流服務,做優做強跨境電商園、新興產業園區、海峽醫藥健康產業園等功能平臺,構建對臺經貿往來主通道。建設兩岸共同市場,緊緊抓住新一輪總體發展規劃報批機遇,細化落實企業投資、產業發展支持舉措,擴大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免稅商品種類,有效承接臺灣電子信息、生物科技、醫療康養等優勢產業。打造臺胞“第二生活圈”,適時復開兩岸客運直航航線,深化兩岸職業資格、醫療、文化等領域合作,深入探索對臺規則、管理、治理融合。推動兩岸文化交流融合,加快殼丘頭考古遺址、海壇海峽水下遺址等公園建設。發揮基層組織、行業協會作用,加強與臺灣社團組織、基層村里的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記者:福建自貿區平潭自貿片區成立七年了。作為對外開放窗口,平潭在制度創新上取得了哪些成果?打算如何繼續做好“創新”這篇文章?
賴軍:習近平總書記來嵐考察時強調,平潭綜合實驗區是國家對外開放窗口。這些年,平潭充分發揮自貿區先行先試優勢,累計推出19批次243項創新舉措,其中全國首創114項,對臺創新占福建自貿區75%以上。下一步,我們將以“激發活力、增強動力”為目標,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力爭到2027年,對外貿易額超300億元,港口外貿集裝箱吞吐量力爭達到20萬標箱。
推進貨物貿易便利化,推動海關分線管理模式由“一線放寬、二線管住”向“一線放開、二線管住”轉變。優化調整“免、保、退”政策適用范圍,聚焦旅游、航運物流、醫療康體等領域,積極爭取調整進口免稅、保稅貨物及內地入區退稅貨物范圍。推進航運要素集聚,推動實施國際船籍登記改革試點,組織成立全國首個國際海運船東協會,積極拓展海鐵、海空等多式聯運,打造“大陸—平潭—臺灣—世界”物流大通道。優化跨境金融服務,放寬臺商投資股權投資條件,支持投向上市公司非公開發行和交易的普通股等領域。深化境外機構境內外匯賬戶試點政策應用,推動區內銀行探索離岸貿易真實性管理創新。加快服務貿易發展,探索制定對臺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清單,完善跨境數據傳送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常態化舉辦國際海島論壇。
記者:海島生態比較脆弱,改善生態環境對一個海島來說尤其重要。請談談平潭要怎樣做好“生態”這篇文章?
賴軍: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總書記來嵐考察時再三強調,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平潭的“真寶貝”,不能毀了“真寶貝”,引來一些損害環境的“假寶貝”。未來,實驗區將以“田園風光、城市生活”為導向,全力守好生態環境“真寶貝”,建設宜居宜業生態家園。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格落實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要求,嚴格產業準入,嚴控國土開發強度,守住綠色發展底線紅線。全面開展風、沙、水、海、土壤綜合治理,加強海岸帶修復,開展入海排污口分類治理,深化水產養殖污染防治,持續實施植樹造林,力爭到2027年海島森林覆蓋率不低于省下達的目標值。建設綠色低碳城市,精心編制城市發展規劃,提升綠色建筑、綠色小區建設水平,將城市環境與城市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完善新舊城區配套設施。深化城鄉融合發展,統籌推動城鄉規劃布局、基礎設施、資源要素等領域一體化建設,率先實施城鄉供水、污水、交通、環衛一體化,優化城鄉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資源配置。打造美麗和諧鄉村,按照“河湖無一不風景、漁港個個是景區、農田處處是景點”的思路,系統開展河湖、漁港、農田屋舍建設改造、環境提升,加快實現全島鄉村、河湖、漁港景區化。(記者 程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