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福州古厝真美,太美了!”17日上午,在福州三坊七巷的小黃樓,素有“最會提問的中國主持人”之稱的知名媒體人楊瀾,被參加第44屆世遺大會的記者包圍,成了受訪者。她以《尋夢·坊巷》沉浸式演出總策劃的身份,笑語盈盈地與記者分享了其對三坊七巷、對福州這座城市的美好印象。
在《尋夢·坊巷》沉浸式演出現場,演員們在三坊七巷古建筑中穿行,展示了福州這座千年古城的多彩韻味。福建日報記者 王毅 攝
當晚8時,作為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尋夢·坊巷》沉浸式演出再次驚艷亮相,總策劃楊瀾自己擔任主持人、講述人。“我希望以沉浸式演出《尋夢·坊巷》等方式,向世界推介福州這座‘寶藏城市’。”楊瀾說。
楊瀾介紹,為了這場精彩的沉浸式演出,她和團隊早早來到福州,為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籌備創作。“我們團隊之前也在其他地方做過大型的沉浸式演出,選擇的都是當地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此次來福州選點時,我們創作團隊的意見和福州當地政府不謀而合——選在三坊七巷!”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全國絕少有地方能像三坊七巷這樣,從這里走出了一大批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如林則徐、嚴復等等。三坊七巷作為當之無愧的福州文化地標,是福州大力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代表作”。漫步三坊七巷,一座座名人故居經修繕后活化利用為公共文化服務場館,以及文創空間、打銀鋪、角梳店、小吃店等多元化的業態,給楊瀾及其創作團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楊瀾說:“街區既葆有深厚的傳統文化生態,又充滿了活色生香的煙火氣。福州不僅僅是保護街區內的一座座古建筑單體,而是延伸至整個街區,有不同行業的人在這里生活、經營,三坊七巷街區向人們生動展示了文化遺產保護的鮮活樣本,讓街區‘活’了起來。”
特色鮮明的三坊七巷,加上聲光電等多種新技術,以及朗誦、音樂、光影、舞蹈、戲曲等多種表現形式,使《尋夢·坊巷》沉浸式演出將閩都民俗、生活場景和商業氛圍一一呈現。“《尋夢·坊巷》以藝術和科技手段向世界講述千年福州大美,我希望以后有通過更多的方式向世界推介福州這座‘寶藏城市’。”楊瀾說。
楊瀾表示,自己多次來過福州,對三坊七巷、對福州有著美好印象,對鼓山的摩崖石刻印象特別深刻,她說:“我在鼓山喝水巖一帶看到朱熹、李綱、陳寶琛等歷史名人留下的眾多摩崖石刻,非常感動,福州鼓山真是東方文化的寶庫。”
“福州是一座常來常新的城市,我已數不清來過福州多少次,每次都有新發現!”楊瀾感慨地說。(通訊員 吳暉 福建日報記者 卞軍凱)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