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習近平在福建》采訪實錄中,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到武平縣調研后,作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的歷史性決定。如今,林權制度改革已被譽為“我國農村第三次土地革命”,為5億農民帶來福祉。學習采訪實錄后,全省廣大干部紛紛表示,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大力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拓創新、攻堅克難,持續深化林業改革,扎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更好地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極具前瞻性地提出了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在他親自主導、親自推動下,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并持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歷經18年改革,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就了綠水青山,富裕了萬千林農。全省森林覆蓋率達66.8%,持續保持全國首位。2019年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6451億元,同比增長8.9%,居全國前列。
牢記囑托,改革賦能
對于習近平總書記的綠色情懷,已經退休的原省林業廳處理山林糾紛工作辦公室主任張祖密印象深刻。
“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就十分重視林業改革工作。”張祖密說,早在《擺脫貧困》一書中,習近平便作出了“森林是水庫、錢庫、糧庫”的科學論斷,并強調“發展林業是閩東脫貧致富的主要途徑”。這里面蘊含了尊重自然規律、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智慧和為民造福的綠色情懷。
福建山多、林多、樹多,森林覆蓋率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但長期以來,由于林權歸屬不清、機制不活、分配不合理,福建林業發展曾面臨種種困境,廣大林農守著“金山銀山”過窮日子。
要真正發揮林業效益,關鍵在于深化林業體制改革,激活創新動能。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武平縣調研時一錘定音,拉開了福建在全國率先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序幕。
2002年以來,這場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確保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效破解了制約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性問題,釋放出強大的生產力,實現了荒山育成“綠山”、農民捧上“金山”、發展有了“靠山”的巨變。
2017年5月,在福建林改15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福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15年來取得的成績,深刻指明了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方向。
深化林改,步履不停
不久前,南平市“森林生態銀行”案例入選自然資源部組織編寫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這是福建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又一探索。
“經過多年改革,我省初步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省林業局林業改革與產業發展處一級調研員徐文輝說,進一步增強林業發展活力,還需要持續發力,不斷深化改革。
針對林改分山到戶后出現的林權結構小型化、林地資源分散化、林業管理復雜化等新情況新問題,福建從經營創新上挖潛力、找效益。三明市創新開展以“合作經營、量化權益、自由流轉、保底分紅”為主要內容的林票制改革試點;順昌縣創新推進“森林生態銀行”建設試點,讓林農存入森林資源就可變現資金,實現林業長期收益分期兌現、分散資源規模開發。到目前,全省共培育林業專業合作社、家庭林場等新型林業經營主體5621家,有效促進林業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經營。
針對林農貸款難、林業經營效益低、生態公益林和天然商品林抵押貸款難等問題,福建從引資入林上打通道、出實招。大力推廣“閩林通”系列普惠林業金融產品,全省累計發放“閩林通”系列貸款73.5億元,6萬多戶農戶受益;進一步完善資產評估、森林保險、林權監管、快速處置、收儲兜底“五位一體”的風險防控體系,全省累計成立林權收儲機構50家,全省森林綜合保險參保面積1.1億畝,參保率超90%。
充分依托豐富的毛竹資源、森林景觀和廣袤的林下空間,福建從產業發展上育動能、增動力。竹業、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勢頭正勁。2019年,全省竹產業總產值達717億元,林下經濟利用面積達3038萬畝、產值690億元,森林旅游產值達1100億元,均位居全國前列。
……
省林業局林業改革與產業發展處副處長宋家健說,近年來,福建著力創新生態保護和建設模式,創新林業生產經營模式,創新投融資支持模式,創新林業管理服務模式。改革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不斷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探索經驗、樹立標桿。
“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林改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矢志不渝的初心堅守、永不懈怠的使命擔當、念茲在茲的為民情懷、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主動融入新福建建設、鄉村振興、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三個大局。”省林業局副局長林旭東說,將繼續全力推進深化改革、綠化美化、資源保護、產業升級等四項行動,著力打造林業生態高顏值、林業產業高素質、林區群眾高福祉的新時代“三高”林業,扎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更好地實現生態美與百姓富的有機統一。
今日論壇
綠色革命開啟紅火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親自主導開啟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大幕。這一意義深遠的綠色革命,是“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中國農村的又一場偉大革命”。
我省八山一水一分田,林地資源豐富。18年來,我省堅持生態優先、以民為本,圍繞“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努力探索,把林地使用權、林木所有權、經營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交給農民,有效激發了林農愛林護林意識,為助農增收和生態保護奠定了決定性基礎。統計顯示,2019年我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6451億元,同比增長8.9%。這充分說明,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色發展才能行穩致遠。
林業興則生態興,生態興則文明興。我們要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發展理念,著力培養新型林業經營主體,提高林業經營效益和林農收益;創新林業投融資機制,打通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的路徑;繼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努力實現生態保護和林農增收雙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等綠色富民產業,把生態優勢持續轉化為發展優勢。(福建日報記者 張輝 通訊員 陳科灶 劉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