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三河村沒有了古時的喧囂,但在一片靜謐之中,仍能聽到、感受到一種聲音在流動——那是來自互聯網這條信息河流的聲音,來自計算機字節跳躍的聲音。
正如它的名字一樣,三河村是“流動”的。這個江西景德鎮的村子,地處當地最大的河流昌江與西河的交匯處,修建于明朝的古碼頭至今屹立河岸。過去數百年,景德鎮的陶瓷如水一樣從各地“流動”到此處,裝船下水,順昌江而下,經鄱陽湖通江達海,“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流動”到全世界。有人以詩記之:“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
在2019年農歷新年到來時,當記者踏進這個村子,河水仍在流淌,但不見舟帆。今日的三河村沒有了古時的喧囂,但在一片靜謐之中,仍能聽到、感受到一種聲音在流動——那是來自互聯網這條信息河流的聲音,來自計算機字節跳躍的聲音。
早上九點,鄧小華已守在店鋪的柜臺前。鄧小華在三河村經營著一家名為唐龍陶瓷的店鋪,記者進店后只見到他一人,偌大的店面顯得些許冷清。熱鬧不在此處,而在“上面”。記者隨鄧小華來到店鋪二樓,只見數十臺電腦和辦公桌整齊排列,恍如誤闖進了某個寫字樓。
一上一下,這是兩個世界。樓下是守著傳統、自甘寂寞的陶瓷世界,樓上是日新月異、互聯互通的網絡世界。在鍵盤的敲擊下,計算機的每一個字節在互聯網這條河流上掀起波浪,讓陶瓷流動起來,在千里之外帶來回響。
鄧小華主要做定制陶瓷,客戶表達想法與需求,他們據此設計產品的器型、圖案,然后生產制作。在各大電商平臺,都能找到鄧小華店鋪的名字,他們的陶瓷產品通過網絡銷往全國,甚至全世界。記者看到,在二樓的墻壁上掛著兩幅地圖,圖上插著紅旗。一張是中國地圖,紅旗幾乎插遍了每個省份。另一張是世界地圖,紅旗遍布南極之外的各大洲。
互聯網不僅打開了鄧小華的陶瓷世界,還降低了其經營成本。“以前做線下銷售時,經常壓貨,庫存壓力很大。現在走線上,沒有了這個煩惱。”他說。
在億翔陶瓷的負責人張文孝看來,線上本身還是一個巨大的信息平臺,將更多顧客引流到了線下。“我們店主要做批發,很多人從電商平臺了解到我們的信息,然后線下來找我們合作,互聯網為我們提供了更多機遇。”他說,兒子大學畢業后來店里負責線上工作,“年輕人喜歡網購,更熟悉網絡”。
父輩一代起步于線下,年青一代繼承于線上,這在三河村很常見。三河村與互聯網結合迸發出的魅力,還吸引了許多大學生創業者與“景漂”涌入,呈現家家戶戶開網店的景象。據了解,三河村目前有2000余戶陶瓷商戶在網上經營日用瓷、藝術瓷等陶瓷產品,其中200多戶初具規模,線上年交易額超過1000萬元的有20余戶。2016年,三河村被阿里研究院授予“中國淘寶村”稱號。
當下,當地政府正規劃建設以“三河購·淘寶村”命名的陶瓷電商產業園,還成立了“三河購·淘寶村電商服務中心”,希望把三河村做成信息時代瓷都景德鎮的一張名片。據三河購·淘寶村電商服務中心經理許春華介紹,他們為三河村的電商創業者提供貼息貸款,引進和培訓電商人才等,“還建了一個三河購企業群,為大家服務,供電、電信、公安等政府部門負責人都在群里,企業有需要隨時可以在群里溝通”。
互聯網這條奔騰不息的信息河流,讓三河村、讓景德鎮的陶瓷更加活躍地流動起來。景德鎮陶瓷工藝發達,產業鏈齊全。“無論什么樣的陶瓷,只要你想得到,我們景德鎮都能做。”鄧小華很自信。這是景德鎮人在千年的制瓷史中沉淀出的自信,這份自信如今在互聯網的東風下顯得更加意氣風發。(光明)